“沒了,剛才散完了?!?
隨著陳澈不咸不淡,語氣雖自然,但透著疏遠(yuǎn)和高傲的一句話落地。
現(xiàn)場再次陷入一種更深的尷尬,空氣仿佛都凝滯了幾分。
這些老頭雖然都是農(nóng)村人。
但就是因為都是農(nóng)村人,才更能看出陳澈幾人的不對勁。
都說農(nóng)村人淳樸。
但陳澈見過的農(nóng)村人,都是表面笑呵呵、好話說盡,背后冷漠的一群人。
就比如說見面必須打招呼、寒暄、禮貌,是農(nóng)村人的基操。
熱情,是農(nóng)村人的招牌之一。
別管背后嚼沒嚼舌根、使沒使絆子,見了面都是熱情如火、歡天喜地。
陳澈的態(tài)度大家都不傻,都能聽出個一二三,哪怕他語氣平靜甚至帶著笑。
“呵呵?!?
陳天海臉上的笑容僵住,他訕訕的擺擺手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說道:
“真不用,我這兒有?!?
說著,陳天海從自己口袋里拿出一盒中支徽商,直接給幾人散煙。
可幾個老人手上都在抽著,只有一個老人接了過去,算是稍微給他一點(diǎn)臺階。
陳天海干笑著,往自己嘴里放了一根,不等點(diǎn)燃,他連忙把身邊的小女孩往前輕輕推了推,指著陳澈對著女孩說道:
“妮妮,這是你哥哥,快叫人。”
小女孩怯生生的看著陳澈,等兩人四目相對時,小聲叫了句:“哥哥?!?
這是陳天海的女兒。
叫什么來著,好像叫露露。
后世曾祖母三周年的時候就見過,只是這一世兩人算是第一次見。
因為正是女孩出生的那一年,他們兩家爆發(fā)了冷戰(zhàn),往后便逐漸沒了交集。
陳天海的性格相對溫和,能隱忍,和二爺爺陳長書差不多是一個脾氣。
不過老大脾氣固然好。
那也是個人才。
按照現(xiàn)在的話來說,陳天海是一個十足的媽寶男,還是貶義性的那種。
截止目前為止,陳天海算是一共結(jié)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還是附近村的閨女。
因為第一任沒領(lǐng)結(jié)婚證,所以也不知道算不算一婚,但他們有孩子。
第一任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名字叫陳開祥。
比陳澈小三歲,今年17周歲。
說起來也是搞笑,陳澈和陳開祥算是曾祖母最疼愛的兩個曾孫。
曾祖母去世的時候陳澈不在家。
三周年的時候陳開祥不在家。
當(dāng)然,這說的是上一世。
相對來說曾祖母要更疼愛陳開祥一些,因為他是一個沒媽的孩子,從小就在曾祖母身邊長大,直到他去邯鄲上學(xué)。
陳澈都是偶爾去曾祖母那邊拿點(diǎn)吃的、拿點(diǎn)錢,陳開祥則是一直都在。
小時候兄弟倆的關(guān)系特別好,算是陳澈的跟屁蟲,只是后來突然就陌生了,直到現(xiàn)在他都忘了這個弟弟長什么模樣。
陳開祥的開局確實(shí)慘一些,不怪曾祖母更疼他,出生沒多久就沒了媽媽。
他媽不是死了,而是離婚走了。
具體為什么離婚,陳澈不是特別清楚,但沒做完月子就離婚了。
起因好像是陳天海推了她一把,好像就這么簡單,不過真實(shí)原因不是如此。
陳天海是一個媽寶男。
具體因為啥就不用多說了。
陳澈聽奶奶說,當(dāng)時把那個女的氣的孩子也不要了,娘家浩浩蕩蕩來了幾十個人討要說法,最后還把嫁妝全部搬走。
除了沒要孩子。
有關(guān)那女人的一切都消失殆盡。
后來聽說,那女的直接嫁到了外地,從始至終沒看望過陳開祥。
至于私底下有沒有聯(lián)系,陳澈不知道,反正他記憶里對方是沒有來過的。
這就是傳統(tǒng)相親的弊病之一,當(dāng)時見面能看對眼,打聽家里還算不錯就結(jié)婚,隨后性格上沖突、生活上一地雞毛…
在奶奶陳玉梅看來,陳開祥成為一個沒媽的孩子,二奶奶要負(fù)80%的責(zé)任。
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能忍下去,誰愿意拋棄自己剛出生的孩子。
全華夏跟陳開祥一樣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因為華夏的婆媳矛盾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跟華夏的習(xí)俗、人文環(huán)境有關(guān)。
二奶奶就是沒有邊界感、強(qiáng)勢,還對陳天??刂朴麡O強(qiáng)的一個人。
這從陳天海又一次離婚就能看出來。
等陳開祥7歲時,陳天海又結(jié)婚了,這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同學(xué),算是他最喜歡的一任,只是沒兩年還是走到了結(jié)局。
具體因為什么離婚陳澈就不知道了,因為這一任的時候,陳天海沒在家里生活,那一個嬸嬸陳澈壓根就沒什么印象。
反正是離婚了。
陳天海第三任妻子陳澈知道,就是這個小女孩的媽媽,他還參加過婚禮。
第三個嬸嬸長得不是很好看,起碼聽奶奶他們說,沒前兩個好看。
第一任是最好看的,長得又高又白,這從陳開祥也是一個帥哥就能看出來。
第三個嬸嬸身高不到1.6米,還有點(diǎn)胖且不愛打扮,不過看面相挺賢惠的一個人,對陳澈和陳開祥的態(tài)度都很好。
事實(shí)也是如此,盡管看得出陳天海不是多么喜歡這一個妻子,出門都不帶著那種,不過人家是陪他最長的那一任。
直到六年后都沒有離婚。
陳天海、陳曉敏、陳天龍他們兄弟姐妹三個,一個個的都是人才。
他們的情況,陳澈沒有任何抹黑行為,也沒有必要抹黑他們,都是真實(shí)情況。
可能有人覺得。
三個人難道沒有一點(diǎn)可取之處嗎,但老話講,不是一家人不進(jìn)一家門。
樹壞在根,人壞在心。
良心這個東西,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幾乎不存在喚醒的可能。
沒好教養(yǎng)的家庭。
大概養(yǎng)不出有良心的人。
人是有磁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不能說完全有道理,但卻很有道理。
陳天海第三任妻子,也就是陳澈的那位第三任嬸嬸,一開始結(jié)婚的時候給人印象很好,結(jié)果曾祖母三周年的時候,對他們家也是冷漠的,說起來真讓人唏噓。
有一個詞叫做病態(tài)共存,在沒有覺醒者之前,二奶奶家基本上都是一個德行。
這么多年,二爺爺就算是擺爛了,其實(shí)也是被影響最深的那一個。
雖然當(dāng)初二爺爺入贅,看似委屈他,那也是曾祖父的決定。
從小到大陳長州身為大哥,最照顧的弟弟就是陳長書了。
陳長州一輩子都沒胖過,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基本都給弟弟妹妹吃。
曾祖父是個文化人,在那個年代也算是落魄的少爺,也是一輩子沒干過什么重活,你能指望之乎者也干什么。
這個家要不是陳長州和大姑奶奶陳慈安任勞任怨,怎么著都得餓死一兩個。
陳長州沒上過學(xué),不就是因為把名額給了弟弟妹妹嘛,尤其是給了陳長書和二姑奶奶陳慧安,一直供他們讀書。
當(dāng)初陳長青離家出走,也是因為哥哥姐姐讀書,到他這里就出不起學(xué)費(fèi),才跟著別人跑的,準(zhǔn)備在外面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