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可不是來蹭吃的。
他的位置十分緊要,起到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不管部委還是下面的省地市,國辦都是個中轉站。
某種意義上,他們能決定信息的流通度。
當然,責任也是巨大的,一旦出現(xiàn)信息不通,決策失誤,仕途也就到頭了。
但拋開這個不講,至少在信息傳遞的優(yōu)先度上,李明華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有時候,材料的堆疊順序,便可以決定一個地區(qū)的政策走向。
比如過去幾年的清江省,多次關鍵性的節(jié)點,都得益于李明華的及時傳遞。
對此,劉清明十分感激。
畢竟,對方又不是清江人,更不會因為一個大學同學,而在工作上有所偏頗。
李明華這么做,純粹是因為他能判斷出,這些材料能被領導看重。
結果也正如他所料,最終,李明華的工作被看重,自身也得到了益處。
這是相輔相成的。
他帶來的這個消息,讓丁奇和劉清明都消化了一下。
丁奇雖然沒有入選全國防指,不過發(fā)改委本身就承擔著后勤組的功能。
他們共同的老領導郭偉城,因為這件事成為了新的后勤保障組組長,并且當選了第一副主任,全面主持這個機構的工作。
可以說,郭偉城是興源公司這個案子的最大得益者。
過了一會兒,丁奇首先開了口。
“難怪?!?
他看著劉清明,若有所思。
“我有點明白,為什么你沒有留在體改司了。”
劉清明不解地看過去:“為什么?”
李明華沒有讓他等太久,直接幫丁奇回答了。
“避嫌?!?
避嫌?
劉清明看著眼前這兩個京大的高材生,感覺自已的腦子又一次慢了半拍。
他又是后知后覺地才反應過來。
一時間,他對自已從政這條路,是不是真的選對了,產(chǎn)生了深深的懷疑。
這么下去,自已會不會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shù)錢?
丁奇看出了他的茫然,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們也是瞎猜,不一定做數(shù)。沒準根本沒什么彎彎繞,就是一個正常的工作調(diào)動呢?!?
李明華卻搖了搖頭,他喝了口酒,觀點比丁奇更直接。
“劉清明本來就是體改辦的人,這次機構合并,他分到原單位是合理合規(guī),順理成章?!?
“反而,他被調(diào)到產(chǎn)業(yè)司,才讓人不解?!?
“這要是沒人打招呼,我是不信的?!?
劉清明的心沉了一下。
“難道還有別的深意?”
丁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把問題拋給了消息更靈通的李明華。
“你們國辦,最近有沒有收到東三省上報的材料?”
李明華夾菜的動作頓了頓。
“每天都有啊,那么大的地方,每天報上來的材料堆成山,這有什么稀奇的?”
丁奇緊跟著追問:“那組織上,有沒有讓你們重點匯報呢?”
李明華一怔。
他沒有回答。
丁奇也不再問。
但劉清明這一下子,徹底反應過來了。
李明華已經(jīng)回答了。
他的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他不能說,因為這是工作紀律。
有些事,可以私下里跟朋友聊,但有些事,爛在肚子里也不能說。
李明華想了想,還是決定撿能說的部分說一點。
“昨天,我親自整理了一份材料。”
他的聲音壓得很低。
“是寧遠省,關于加快農(nóng)村地區(qū)產(chǎn)業(yè)扶貧的規(guī)劃?!?
“他們希望在今明兩年,對年收入一千二百元以下的貧困村實施扶持,每個村五十萬元,一共四百個?!?
劉清明的心跳漏了一拍。
“扶貧?”
“對,扶貧?!崩蠲魅A肯定地回答,“這份材料,我親手放在了第三位,僅次于兩個關鍵地區(qū)的疫情匯報。”
丁奇一拍大腿。
“那就難怪了!”
他顯得有些興奮。
“我說怎么好端端的,領導突然讓我重點關注東三省老工業(yè)基地的課題。原來上面這是要有大動作了!”
劉清明心里也豁然開朗。
所有的線索,在這一刻,全部串聯(lián)了起來。
他參加了去年的黨代會,會上,中央明確提出了要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規(guī)劃。
現(xiàn)在看來,這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即將落地的,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
無論是丁奇的研究方向突然轉變,還是自已被“意外”地放到了機械處,負責東北片區(qū)。
這都不是一個孤立事件。
背后,有一只看不見的大手,在下一盤大棋。
他清楚地記得。
投入的資金,是千億級別的規(guī)模。
至于最終的結果如何,劉清明不好評價。
但國家的舉措是實實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