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時彼一時。”平安耐心解釋,“如今火器日新月異,戰(zhàn)術(shù)推陳出新,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侯爺難道希望咱們大明的軍隊落后于人嗎?”
郭英一時語塞,但仍不服氣:“那監(jiān)軍制度呢?讓文官來指手畫腳,這不是要架空我們武將嗎?”
“監(jiān)軍早在洪武年間就已經(jīng)實行了!如今不過是全面推行而已,另外監(jiān)軍并不是要架空武將,而是要協(xié)助武將?!逼桨舱?,“軍政分開,互相監(jiān)督,這樣才能杜絕腐敗,提高效率。侯爺,這些都是為了大明的未來啊。”
郭英沉默良久,終于長嘆一聲:“罷了罷了,你們年輕人的事,老夫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侯爺,如今陛下已經(jīng)對老臣很是優(yōu)待,所以我們理應(yīng)支持陛下的政令?!?
“行吧!我知道了?!?
他站起身,步履蹣跚地向帳外走去,背影顯得格外落寞。
平安望著老將軍遠去的背影,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他知道,改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會平坦,但為了大明的強盛,這些陣痛是必須要經(jīng)歷的。
......
乾清宮內(nèi),蘇寧聽著平安的匯報,滿意地點點頭。
“你做得很好。郭英那邊,不必太過苛責。這些老將為大明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如今看著時代變遷,心里有些落差也是難免的?!?
“陛下圣明?!逼桨补淼?,“只是改革確實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臣擔心......”
“不必擔心。”蘇寧打斷他,“只要方向是對的,就要堅持走下去。記住,我們不僅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更要建立一支有靈魂的軍隊?!?
他走到地圖前,指著遼闊的疆域:“未來的大明,需要的是既能保衛(wèi)國土,又能理解新政的新式軍人。這條路,我們必須走下去?!?
窗外,夕陽西下,將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一片金黃。
在這片金光中,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大明軍隊中悄然進行。
……
時值初冬,南京城飄起了細雪,紫禁城的金頂朱墻覆上了一層素白。
然而,在這片靜謐之下,一股足以改變時代的力量正在皇城一隅的“皇家商行”內(nèi)澎湃涌動。
“陛下!陛下!”一名小太監(jiān)顧不得禮儀,氣喘吁吁地闖入乾清宮,臉上因激動而漲得通紅,“皇家商行……總管求見!說是……成了!”
正在批閱奏章的蘇寧筆鋒一頓,墨點在宣紙上洇開一小團。
他立刻意識到了什么,猛地站起身:“快宣!”
片刻后,皇家商行總管吳徵幾乎是踉蹌著進來的。
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太監(jiān),此刻竟像個孩子一樣,官帽歪斜,袍角沾滿了油污,雙眼卻亮得嚇人。
他手中緊緊捧著一個用黃綢覆蓋的物件,身后跟著同樣激動不已的幾位工匠和錦衣衛(wèi)。
“陛下!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吳徵聲音顫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高高舉起那物件,“臣等……幸不辱命!依照陛下所賜‘天書’之圖樣,這……這‘內(nèi)燃機’,成了!”
蘇寧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狂喜,快步上前親手扶起吳徵,揭開了那層黃綢。
黃綢之下,是一個結(jié)構(gòu)復雜、由金屬鑄造的精巧造物。
它體積不大,卻充滿了工業(yè)時代特有的力量感與幾何美感。
氣缸、活塞、連桿、曲軸……
雖略顯粗糙,但已然具備了內(nèi)燃機的核心形態(tài),表面還帶著剛剛調(diào)試過的余溫與機油氣味。
“好!好!好!”蘇寧連說三個好字,手指輕輕拂過冰涼的金屬表面,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仔細與朕說說!”
吳徵努力平復著呼吸,開始詳細稟報:“回陛下,此物之原理,全賴陛下指點。我等依‘天書’所示,反復試驗,終是攻克了氣缸密閉與點火兩大難關(guān)。未用陛下曾的‘橡膠’,而是以精鋼配合浸油軟木,多層嵌套,解決了氣密之困。點火裝置,則借鑒了燧發(fā)槍之理,加以改良,于氣缸內(nèi)精準引燃油氣混合物……”
他指著機器上的幾個部件,如數(shù)家珍:“此乃化油器,可將火油霧化,與空氣混合;此為飛輪,可保運轉(zhuǎn)平穩(wěn)……半個時辰前,此機已成功連續(xù)運轉(zhuǎn)一刻鐘,輸出之力,遠超十匹壯馬!且只需持續(xù)供給燃料,便可不知疲倦!”
周圍侍立的太監(jiān)宮女們雖聽不懂這些術(shù)語,但“遠超十匹壯馬”這句話讓他們瞪大了眼睛,看向那鐵疙瘩的眼神頓時充滿了敬畏。
蘇寧聽著匯報,腦海中已然浮現(xiàn)出此物將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原本的規(guī)劃確實是先發(fā)展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的蒸汽機,但理想的密封材料……
橡膠,其原產(chǎn)地遠在美洲,遠水解不了近渴。
無奈之下,他只得憑借穿越前儲備的知識,從空間世界里取出了更為復雜的內(nèi)燃機技術(shù)圖紙和原理說明,稱之為“上古天工遺冊”,交給了集中了大明頂尖工匠的皇家商行。
主要是工業(yè)革命太過于重大,也不被這個年代的人理解,所以還是暫時交給了皇家商行負責。
他本未抱短期成功的希望,只想播下種子。
萬萬沒想到,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憑借其驚人的鉆研精神和手藝,結(jié)合他提供的超越時代的方向,竟真的將理論變?yōu)榱爽F(xiàn)實!
“參與此項目的所有工匠,賞銀百兩,絹十匹!吳大伴,你居首功,另外立刻成立天工院,由你任天工院第一任院正!專門負責研發(fā)各種先進機械設(shè)備?!碧K寧當即下令,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此物之誕生,于我大明,勝過十萬雄兵!傳朕旨意,將此機定名為‘天工壹型’!天工院即日起列為禁苑,增派禁軍守衛(wèi),一切用度,優(yōu)先供給!”
“臣,叩謝陛下天恩!”吳徵與身后眾匠人再次跪倒,聲音哽咽。
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手中這具鐵器意味著什么。
蘇寧俯身,再次凝視著這臺粗糙卻意義非凡的原型機,仿佛能聽到一個全新時代在內(nèi)部轟鳴作響。
他低聲對吳徵道:
“此機之力,現(xiàn)雖僅驅(qū)動自身,然其潛力無窮。愛卿且想,若以此機驅(qū)動車輛,則無需牛馬,日行千里;若驅(qū)動舟船,則無需風帆,逆行江河;若驅(qū)動機床,則工匠之力,可增百倍!農(nóng)田灌溉、礦山排水、工坊織造……凡需力之處,皆可用之!”
吳徵聽得心馳神往,激動得胡須都在顫抖:“陛下圣明!臣等必當竭盡全力,改進工藝,降低造價,使此‘天工機’早日造福于民,強盛我大明!”
“好!”蘇寧直起身,目光穿透宮殿,望向遙遠的未來,“這,將是我大明真正的‘工業(yè)之始’!自此,人力有窮,而機械之力無窮矣!”
殿外,雪落無聲。
殿內(nèi),一顆名為“工業(yè)革命”的火種,已在大明的核心被悄然點燃,其光雖微,卻注定要燎原萬里,照亮一個全新的時代。
當然蘇寧也知道,未來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工業(yè)革命。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