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門后,老孫帶著孫祺給爺爺上香。
孫祺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爺爺家度過。
爺爺是位老黨員,家規(guī)嚴明,對長孫孫祺要求尤其高。
小時候他常和爺爺爭執(zhí),直到工作后,看到爺爺身披鐮刀旗時的莊嚴模樣,他才真正明白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
人總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或許就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
即便重活一世,這種遺憾也無法彌補。
孫祺跪在爺爺照片前,認真磕頭、點香。
一家人坐在客廳準備吃飯。
這個年代不像后來,宴席上不用考慮痛風、三高等問題,講究清淡。
此時是2005年,許多地方剛解決溫飽,團圓飯上擺滿了魚肉。
孫祺并不覺得油膩,他享受的是家人團聚的溫暖。
飯后大家在客廳聊天,幸好奶奶家空間大。
張晴提起孫祺轉(zhuǎn)學藝術的事,大家都為家里可能出個明星感到高興。
親人們想法簡單,以為考上北影、中戲就能成明星,不了解娛樂圈的激烈競爭。
每年這些學校畢業(yè)生中,能接到戲的不到一半,沒有貴人提攜,全靠運氣。
張晴播放了孫祺唱的歌,小姑好奇地問:“歌里那個在山下等你的小落是誰呀?”
孫祺一時說不出,只好說是游戲里的人物——因為《大夢主》還沒出現(xiàn)。
除夕夜,全家一起看春晚。
舞蹈《千手觀音》令人震撼,聾啞演員舞姿優(yōu)美。
趙本山的小品仍是最大亮點,雖然鐵三角沒聚齊,但笑料依舊。
孫祺感嘆,這才是真正的春晚。
后來的節(jié)目簡直沒法比。
零點時,作為長孫的孫祺按傳統(tǒng)為去世的親人燒紙錢。
四周鞭炮聲不斷,夜空煙花璀璨,他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親人平安。
因要準備藝考,正月初三孫祺一家返回京城。
張晴原本想帶他去張國立家拜年,但張老師春節(jié)期間演出忙,要正月十五后才能回京,計劃只好取消。
距離藝考只剩一周,孫祺心中有些焦急——畢竟這是他兩世以來第一次參加,萬一失敗,進軍娛樂圈的計劃就全完了。
為了全力備考,他利用最后的時間,每天跟著母親去舞團排練廳練習。
張晴為他編排了一段蒙古風格的民族舞,動作大氣灑脫,正好適合他這樣有基礎卻生疏的舞者。
母親特意請來一位年輕人現(xiàn)場指導。
看著比自己前世還年輕的“叔叔”,孫祺心里有些不滿,但也只能恭敬地叫一聲。
畢竟對方是特意在春節(jié)假期過來幫忙的,叫幾聲也無妨。
連續(xù)苦練到初八培訓班開課,張晴才勉強認可了幾子的舞蹈水平。
最后四節(jié)課,老教授開始教真正的技巧:無實物表演雖然屬于基礎課程,但想要演好并不容易。
他通過分析《吃面條》的經(jīng)典片段,一幀一幀講解動作要點,并安排命題練習。
后兩節(jié)課更是完全模擬藝考現(xiàn)場。
孫祺選了《鄉(xiāng)愁》作為朗誦內(nèi)容——雖然這是大家常見的文章,但兩世為人的經(jīng)歷讓他感觸頗深;聲樂部分則選擇了《探清水河》,正好能發(fā)揮他的戲腔優(yōu)勢。
集訓結(jié)束那晚,孫祺認真總結(jié):對初學者來說,表演的關鍵在于觀察與模仿。
觀察要抓住生活中的細節(jié),讓演出更真實;模仿則要研究成功表演的邏輯,從中借鑒形成自己的風格。
他知道這只是,表演藝術易學難精。
不過,相比同齡人,他有兩個明顯的優(yōu)勢: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以及能反復觀看前世影視作品的能力——雖然還不能完全融入角色,但足以逐幀學習經(jīng)典表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2月20日,帝都電影學院藝考第一天。
校門口旗幟飄揚,人山人海。
孫祺望著街道上黑壓壓的人群,心里一陣緊張。
除了前世看過的幾場演唱會,他從未見過這么龐大的場面。
考生加上家長,恐怕有上萬人。
俗話說:“人過一千,遮云蔽天;人過一萬,無邊無際。”眼前正是如此。
早上八點,工作人員開始組織考生入場,大家按準考證上的考場編號排隊。
張晴一邊幫孫祺整理衣領,一邊鼓勵道:“兒子,加油?!?
“放心,媽?!睂O祺對母親笑了笑,揮揮手走進隊伍。
第十一考場前,一個年輕工作人員正在說明入場順序。
隊伍里已有近百人,孫祺站在外側(cè),環(huán)顧四周,沒看到一個熟人。
他想著會不會遇到楊密,但六千多名考生,哪那么容易碰上。
八點半,考生陸續(xù)進入教學樓。
大家在一間教室門口站好,兩人一排。
工作人員宣布:考試九點開始,不得帶包,通訊工具必須關機。
每批二十人,分別坐在教室兩側(cè),外面候場的考生要保持安靜。
孫祺數(shù)了數(shù),自己是第三批,只能耐心等待,順便看看周圍的帥哥美女。
九點整,考試正式開始。
第一批考生進了教室,隔音效果不錯,偶爾能聽到幾句響亮的聲音,其他基本聽不清。
每批大約三十分鐘,等了一個小時,終于輪到了孫祺。
初試的場面不小,講臺上坐著五位考官,牌子上分別寫著:主考官、表演老師、臺詞老師、形體老師、聲樂老師。
考官面前還放著一臺攝像機。
考生坐好后,考官按號點名,每人做簡短自我介紹并朗誦一段,平均用時一分鐘左右。
看來網(wǎng)上說得沒錯,初試并不看重專業(yè)能力,主要看外形是否適合鏡頭,以及基本的語表達能力——真要考專業(yè),一分鐘也看不出什么。
輪到孫祺時,他平靜地介紹了自己,接著朗誦準備好的《鄉(xiāng)愁》。
這首詩很多人都選了,他是這一組里第三個朗誦的。
孫祺的聲音不是標準的播音腔,卻帶著磁性,略顯滄桑,別具韻味。
他投入了真情實感,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過往,情緒自然流露。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剛念完第一段,孫祺就看見有考官在紙上寫著什么——說不定,直接過了呢。
朗誦結(jié)束后,孫祺回到座位,端正坐著安靜等待。
從進考場那一刻起,考試就已經(jīng)開始了——誰也不知道,在自己朗誦時,是否有考官在觀察自己。
臨近十一點,考試結(jié)束。
走出北影校門時,孫祺覺得自己發(fā)揮不錯,通過初試應該沒問題。
和父母碰面后,他簡單說了說考試情況,然后一家人就動身回家。
兩天后,京城電影學院表演專業(yè)初試成績公布,孫祺順利通過。
看榜時,他注意到楊密的名字也在榜首,只是排在最后。
其實楊密也看到了孫祺的名字,但她沒多想,只當是重名。
二試當天仍未遇見楊密,這次男女分開考試。
喜歡娛樂:截胡少女楊蜜,她要到底請大家收藏:()娛樂:截胡少女楊蜜,她要到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