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道:“的確是的!在我這兒學習和兼職足有一年的時間,我再也沒見她繡過繡花鞋!”
“我當時還問過她!可她只是一笑,說該忘掉的是一定要忘掉的!”
老奶奶的眼里充滿了欣慰,“她真的變了!連整個人都開始變得樂觀了!”
我心中暗道:可真相卻并不像您想象的那么簡單!
這一前一后兩個反差太大了,怪不得趙山河會有之前那種推理呢?
可這時老奶奶接下去卻又補了一句,“而另一件事兒就更奇怪了!”
“之前的那個她,給我的感覺對韓語完全是零的開始,也就是說底子打的還不錯,只是還需要一些時間精熟!”
“可后來一場大病回來后的她,雖然語法跟詞匯量上都好了不是一星半點兒……”
“可卻經常會露出一些奇怪的口音!這會讓我覺得特別的古怪,可之前……她的韓語中是沒有這些問題的!”
“奇怪的口音?”我默默思索著這個問題。
如果趙山河的推理是沒錯的,那姜大花可是朝鮮族啊?
便試探著問:“會不會是……朝鮮族的口音?大夏的朝鮮族?”
我這句話,就像突然打開了老奶奶多年的疑惑,“對的對的!不是南韓人,也不是北韓人!那就只可能是大夏的朝鮮族了!”
“或許……只是因為她找了個朝鮮族出身的韓語老師吧!”
我點點頭,怪不得趙山河即使如此確定,終究還是要找一些實際證據的!
因為即使一切推理都成立,可終究還是可以以一些借口而推脫過去??蓪嵸|的證據又在哪呢?
看來我這次除了證實趙山河的推論以外,幾乎是沒什么收獲。
可這時老奶奶卻偏偏又再次補充了一句,“你的推論應該沒錯的!”
“因為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她有一位同樣來自大夏的筆友,那個女孩長得特別漂亮!”
“說話時就是這種口音,她后來一定是報了跟她同一家韓語班,所以才會有同樣的口音的!”
我心中一震,“您說……當時她有一個筆友?您還記得名字嗎?”
老奶奶道:“當然記著,她叫姜大花,兩個人關系特別好!”
“那時還沒有互聯(lián)網,筆友幾乎是在全世界流行的,李來娣告訴我,她們在國內就開始通信了!”
“她當初也是跟姜大花約好才一起來韓國的!”
“她告訴我這件事兒時,還是在她大病之前呢?”
“那個姜大花不僅漂亮,而且說話還特別有禮貌!”
“兩個孩子還真是反差巨大呀!我當時就想,如果姜大花是我的學生就好了……”
“那個姜大花雖然家庭幸福,可經濟狀況卻顯然不如李來娣,她當時是在一家餐館打工的!”
“但我能看出兩個孩子當初彼此的……相互嫉妒!”
我疑惑道:“您說她們彼此嫉妒嫉妒?”
“是的!姜大花嫉妒李來娣家的家庭條件,而李來娣卻嫉妒姜大花有一個愛他的父母!”
說到這兒,她突然自己都一陣恍惚,“你還真別說!她后來的氣質,還真的是挺像姜大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