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回到房中,窗外月色如練,方才街市上的喧囂與溫暖猶在眼前。
他從行囊中取出一支紫竹洞簫,那是黃蓉在楊過回到襄陽時在家宴上贈他的,說是見他習(xí)武之余也該有些雅趣。
指尖撫過簫身溫潤的紋理,他不由自主地將簫抵在唇邊。
一縷清越的簫音自他房中流淌而出,起初還有些生澀,漸漸便如流水般順暢起來。
他吹的是一曲當(dāng)下流行的小調(diào)《有所思》,每一個音符都浸透著難以說的思念,既有對過往歲月的追憶,也有對今夜那片刻溫存的眷戀。
簫聲在靜夜中格外清晰,穿過雕花木窗,飄向隔壁房間。
此時黃蓉正對鏡卸妝,聽到簫聲指尖一頓。
那簫音纏綿悱惻,竟將她心中那些未能說出口的情愫一一勾勒出來。
她靜默片刻,轉(zhuǎn)身從箱籠中取出一支白玉簫。
這是她年少時父親黃藥師所贈,已許久未碰。
她將玉簫輕觸朱唇,一縷清音婉轉(zhuǎn)而起,恰似月下清泉,溫柔地應(yīng)和著那曲《有所思》。
她的簫聲更為圓熟靈動,時而如竊竊私語,時而如月華傾瀉,與楊過的簫音交織在一起,竟渾然天成。
兩股簫聲在夜空中相遇,仿佛兩只翩躚的蝴蝶,相攜相隨。
楊過的簫聲沉郁深情,黃蓉的簫聲清越婉轉(zhuǎn),一高一低,一急一緩,竟配合得天衣無縫。
他們雖隔著一堵墻,卻通過這簫聲,將今夜街市上未能盡訴的心事一一傾訴。
客棧中原本已經(jīng)歇下的旅客紛紛推窗探頭。
許多剛從街市歸來的游人本就在回味節(jié)日的余韻,聽得這般妙音,都不由駐足聆聽。有人低聲贊嘆:“這簫聲,比方才街上的百戲還要動人?!?
其中二樓東廂住著一對年輕夫妻,今日因瑣事爭吵,女子賭氣先回了客棧。
此刻她正對燭垂淚,忽聞簫聲,那纏綿悱惻的曲調(diào)讓她心中酸楚更甚。
不料房門輕響,她的夫君推門而入,眼中滿是愧悔:“娘子,我…我在樓下聽得這簫聲,想起我們初識時,你我在月下聽曲的情形…”
女子抬頭,見他手中還提著方才在街上她多看了兩眼的兔子燈,不由得破涕為笑。
夫妻二人執(zhí)手相看,在簫聲中盡釋前嫌。
此刻楊過與黃蓉的合奏已至高潮,簫聲愈發(fā)纏綿動人。
楊過仿佛能透過墻壁,看見黃蓉低眉吹簫的模樣。
黃蓉也似乎能感知到楊過指尖的每一次輕顫。
他們不約而同地即興變調(diào),將今夜所見所感都化入曲中、
有花燈如晝的絢爛,有蓮燈順流的祈愿,有面具下交會的目光,更有指尖相觸時那片刻的心悸。
曲終之時,余音裊裊,在客棧梁間縈繞不去。
良久,庭院中才爆發(fā)出陣陣低聲的贊嘆與議論。
楊過緩緩放下洞簫,指尖還微微發(fā)燙。
他望著那堵隔開二人的墻壁,仿佛能聽見對面細(xì)微的動靜。
黃蓉輕輕摩挲著溫潤的玉簫。她望著窗紙上映出的梧桐影,唇角泛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客棧漸漸恢復(fù)了寂靜,唯有月光依舊皎潔,溫柔地籠罩著這兩個各懷心事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