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默默點頭,將各處布局記在心里。
他見這總壇守備之嚴(yán)密,暗道機關(guān)之多,遠(yuǎn)超尋常江湖門派,確有一方大教的氣象,無怪乎能屢次抵擋蒙古官兵的進(jìn)攻。
逛了約莫一個時辰,到了用飯時間。張誠領(lǐng)著楊過來到一處寬敞的膳堂。此刻堂內(nèi)人聲鼎沸,數(shù)百名教眾正排隊領(lǐng)取飯食。飯菜算不得精致,多是些粗糧餅子、時令菜蔬,偶見些肉腥,但分量倒是管飽。
張誠與楊過尋了一處空位坐下,周圍多是些膚色黝黑、手腳粗大的漢子,穿著各色旗服,彼此大聲談笑,氣氛熱烈而質(zhì)樸。
“張旗使!”“張大哥,傷好些了沒?”不斷有人跟張誠打招呼,目光落到楊過身上時,也多是帶著善意的點頭致意。
楊過默默吃著眼前的食物,耳中聽著周圍那些教眾用帶著天南地北口音的官話,談?wù)撝亦l(xiāng)的收成、教中的操練,或是咒罵幾句蒙古人的暴行。
他心中漸漸明了,這明教之中,固然有青龍、朱雀法王那般風(fēng)采卓然的人物,但更多的,卻是這些被世道逼得走投無路,才聚到此處求一條生路的樸實百姓。
他們或許不懂太高深的教義,但那份對“光明”的樸素信仰,以及同甘共苦的義氣,卻做不得假。
“多謝張大哥引路?!睏钸^對張誠道,目光掃過周圍那些面容淳樸的教眾,“貴教之中,多是赤誠之人?!?
張誠啃著餅子,含糊笑道:“嗨,什么赤誠不赤誠的,大家都是苦出身,被官府、蒙古人逼得活不下去了,才跑到這山溝溝里抱團(tuán)取暖。教主和法王們給了大家一條活路,還能學(xué)些本事,大家自然念著教里的好?!?
他頓了頓,壓低聲音:“別看他們現(xiàn)在這樣,操練起來可狠著呢,就盼著有朝一日能打回去,替死去的親人鄉(xiāng)鄰報仇!”
楊過默然。他想起自己幼年流落江湖的艱辛,看著眼前這些為求生路、更為復(fù)仇而凝聚在此的力量,心中對這明教的觀感,又深了一層。
這不僅僅是一個江湖門派,更像是一顆在這亂世中埋下的火種。
只是不知,這火種將來,是能燎原而起,驅(qū)散黑暗,還是……終將焚毀自身。
他低下頭,慢慢咀嚼著口中粗糙卻實在的食物,心中思緒翻涌。
這明教總壇,龍盤虎踞,遠(yuǎn)比他初來時想象的,更為復(fù)雜,也更有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