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說道:“沒有太多的好辦法,主要是秦總兵的人馬都是步兵。川人身材矮小,川馬也比較瘦小。騎兵無法穿重甲,所以騎兵是打不過建奴的。而步兵雖然可以用長矛陣列來對付騎兵,但是對方有大量火器的情況下,長矛陣列也是不足恃的?!?
秦良玉也對建奴頭疼,問道:“定遠伯殲滅過正藍旗,可有什么好辦法?!?
楊凡道:“沒辦法。我是火器比他們強,戰(zhàn)馬比他們好,鎧甲比他們輕便而且堅固。人數(shù)還比他們多,這才打贏的。如果秦將軍的兵馬,只有一個辦法也許行得通?!?
秦良玉急忙問道:“是什么方法?!?
她知道,今后她們少不了和建奴作戰(zhàn),這個方法對她很重要。
“遇到重炮要么不惜傷亡,沖上去干掉炮兵。要么立刻撤退,不要戀戰(zhàn)。更不能留在原地被動挨打。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
楊凡想了想,說道:“西南是一個窮地方,財力不足,不能置辦一支火炮部隊。說到底,火炮的對手只能是火炮。戰(zhàn)場上小口徑的火炮打不過大口徑的火炮。射速低的火炮打不過射速高的火炮。輕便能隨軍行動的野戰(zhàn)火炮才是戰(zhàn)場的決定力量?!?
“我這里有一個變通的法子,可以造出一種十分輕便,價格低廉,但是壽命非常低的皮革火炮。大概打個二三十次,炮管就會報廢。但是性能不比銅炮差太多。同等口徑下,重量比銅鐵炮輕太多了?!?
楊凡話一出口,張五典和秦良玉都是眼前一亮,世上還有這好的火炮。
鐵是比青銅便宜很多的。一門鐵炮的鑄造成本,只有青銅炮的四分之一。
而如果能用皮革,那成本就不知道便宜到哪里去了。
而且石柱那里是山區(qū),動物豐富。不缺皮革,那里什么皮革都有。
這種炮是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發(fā)明的。用薄銅皮或鐵皮,鍛接成炮管,然后在炮管上纏繞強化過的皮條。皮子用乳香熬煮可以極大加強韌性和強度。這種原理和后來英國在火炮上纏繞燒紅的鋼絲,冷卻后收縮箍緊炮管自動緊縮的原理是一樣的。
在皮條層外,再加上數(shù)道鐵箍加強強度。鐵箍外,再外蒙上數(shù)層皮革。最后在炮尾鉆出火門。這樣一門皮革炮就制作完成了。
楊凡來之前,估計這東西對秦良玉有幫助,所以用打印機連接手機,打印了一套古斯塔夫皮革大炮的全部資料。配有彩圖,圖文并茂的詳細介紹了這種火炮的制作方法。
楊凡研究過了,以石柱的目前技術實力和財力,是完全能造出來,而且負擔的起的。
古斯塔夫為了使得火炮能夠帶到戰(zhàn)場上,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從而制造了“皮革炮”。實際上,這種炮并非全部用皮革制造,而是銅芯鐵箍外包皮革制成,發(fā)射3磅炮彈,約重74公斤。這個重量已經(jīng)可以配給步兵,在前線機動使用了。
楊凡介紹道:“皮革炮使用定量藥包,可以發(fā)射實心彈、霰彈和鏈彈等炮彈(主要炮彈為霰彈),其重量只有同等口徑鑄鐵火炮的三分之一重,一匹馬或者兩個士兵便可以移動轉移,川馬雖然矮小,兩匹馬也足夠用了?!?
“但這種火炮無法承受高膛壓(這也是它使用霰彈的原因)、性能不佳、炮管壽命極短,只能打個二三十發(fā),再多皮革就要開線漏氣或炸膛了。所以,就是一次性使用,打完一次戰(zhàn)斗也就可以扔了。如果大戰(zhàn)時間長的話,要多備炮管?!?
秦良玉從來有看到過這么精美的印刷品。這本書八開、銅版紙、彩色打印。裝訂精美。厚度有一百多頁。里邊詳細的介紹了這種火炮的性能,優(yōu)點和缺點。以及制造方法、工藝和工序。
秦良玉越看眼睛越亮,這種武器簡直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
射程能和銅發(fā)伺諂サ校亓坎壞揭話儻迨鎩9丶潛鬩稅v揮錳ず屯ぞ涂梢裕飧隹梢遠痛虺膳詮艿摹
至于只能發(fā)射二三十次。那也夠用了。
這個年代,一次打二三十發(fā),銅炮也會過熱了。一次戰(zhàn)斗,火炮單門一般打不到二三十發(fā)炮彈就結束了。
“不過,這東西可不是紅衣大炮的對手,千萬別拿去和紅衣大炮對轟,你們會吃大虧的?!?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