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可憂
崇禎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京師內(nèi)城雪花飄飛。
一抬兩人的小轎停在董府臺階下,一個身穿襖子的隨從等在門前等候通傳,側(cè)門門頁打開時,隨從連忙回到小轎旁。
“東家,可以進(jìn)去了?!?
轎廂中嗯了一聲,隨從正要去拉開轎簾,里面卻伸出一只手來一把掀開了簾子。
張麻子下轎呼出一口白氣,往周遭看了看,街道兩側(cè)跪著舉碗乞討的百姓,他們身后是更多席地而臥的人,這些都是清軍叩邊之后逃進(jìn)城來避禍的京郊百姓。
“他媽的比安慶冷多了?!?
張麻子罵了一句,抖抖肩上的雪花,隨著門子進(jìn)了董府,剛轉(zhuǎn)到后進(jìn),就看見董心葵已經(jīng)等在天井中,當(dāng)下連忙向他拱手道,“不敢勞董先生相迎?!?
董心葵身量不高,又身著紅色的織金厚襖子,身形更顯臃腫,他見到張麻子滿臉堆笑,親熱的過來扶住張麻子手臂道,“張兄不可見外,是董某失禮才對,還是怪那韃子。這些韃子一入邊,京師各家大人心里著急,非要找著在下說話尋個心安,要不便是要送家人出城去。但張兄你說,韃子把個京師都圍了,我能有什么法子,到處兵荒馬亂的,不管是人還是銀子,在下都只能保證送出城,京師外邊就顧不得了,最后都是瞎忙乎。其他就是那些相熟的大人家中,在下得去問個安,這些大人都是外鄉(xiāng)人,城中戒嚴(yán)了商貨到處都缺,這些大人都是讀書人,就好個體面,在下這里要是正巧又有,那就是順手之事,誰家缺個什么的趕緊送去,每日價就忙得昏天黑地,今日才想起張兄也是外鄉(xiāng)人,才趕緊讓人去貴號問安。”
張麻子聽了頗為受用,他來了兩次都沒有找到人,今日是董心葵主動派人送來肉菜和茶葉,張麻子才趕來董府,董心葵仍是客氣而熱絡(luò)。
“眼下京師之中人多事多,先生又是各位大人信得過的人,自然是忙的,在下這些小事,有勞董先生掛懷了?!?
董心葵抬著張麻子的手,把他請進(jìn)了書房,“萬不說有勞二字,張兄在京師但凡有事,不論是你自家的事還是親友之事,一定先來找董某,董某一定辦妥,就免了去看他人臉色,若實(shí)在在下辦不了的,你再去尋高人不遲,張兄坐。”
張麻子在客位坐了,待下人上了茶之后,董心葵又對他道,“非常之時,貴東家所辦銀莊更顯要緊,北方動蕩已久,即便京師也非萬全,留個后路總是好的,銀錢是好,就是太重了,一旦有事的時候,隨身帶著幾張銀票才是最便宜的,乘這次跟眾位大人說話,董某把這銀莊的事都私下說到了,貴號還是要把門市早些開張,便跟南京的銀莊那般。”
“在下也在催促,南邊來的人手的已經(jīng)到了,只是開初門市沒南京那般大,先開張要緊,后面再尋地方?!睆埪樽诱f罷抬頭對董心葵道,“在下此來,一是向董先生問安,二來東奴形勢緊迫,小人東家是領(lǐng)兵打仗的,或許在來京勤王途中,此間情形知得越詳細(xì)越好,董先生可知韃子如今究竟在何處,勤王兵馬又在何處,打得到底如何了?”
“韃子西路一股從墻子嶺入邊,九月二十二日叩邊,打了六七日才破了墻子嶺,吳總督死在那城里了,然后到了密云城下,順義那邊也有營盤,東路一股從青山口入邊,聽聞走得比西路要快,眼下屯駐通州左近,這兩路似要合為一路了。咱們這邊的,盧總督在昌平,一些宣大勤王兵馬分駐德勝門、安定門、西直門、東直門外,拱衛(wèi)京師北墻,關(guān)寧軍在通州外邊,跟東路那股韃子對峙,其他地方的我就不知道了,但聽說山東、陜西的兵馬也在趕來,交戰(zhàn)倒沒啥大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