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鏡竟然要辭官!
金鑾殿內(nèi),裴明鏡跪在地上,面色蒼白但身姿依舊挺拔如松。
龍椅上的文昭帝聽完他的請辭,語氣里帶著一絲探究與不可置信:“嗯?裴愛卿先前說的是……辭去京兆尹之職?”
“是。皇上。”裴明鏡叩首,聲音有些發(fā)悶。
“為何?”
文昭帝問出了滿朝文武的心聲。
裴明鏡一字一句道:
“京兆尹掌京中治安刑名,首重公正嚴(yán)明,臣自身德行有虧,家門不清,如何還能身居此位。臣問心有愧。立于朝堂之上,便覺芒刺在背,無顏面對皇上的信任?!?
“臣今日所,字字出自肺腑。懇請皇上準(zhǔn)臣辭去京兆尹一職。”
他身為京兆尹,為了國公府的名聲包庇回護(hù)了母親,沒能秉公處置只讓一個下人去頂罪。
他已經(jīng)不配再坐在這個位置上。
在場的都是人精,結(jié)合昨日大理寺去衛(wèi)國公府拿人一事,心底都有了隱約的猜測。
定遠(yuǎn)侯之死雖然與衛(wèi)國公府沒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但肯定也跑不脫關(guān)系,不然裴明鏡又怎么會辭官。
文昭帝看著裴明鏡,心下有些惋惜。
平心而論,裴明鏡是個很好用的臣子。
他雖然年紀(jì)輕輕,但確實頗有能力和手段,只可惜有個拎不清的母親。
“愛卿何至于此,一個失察之過,哪里用得著你辭官謝罪?!蔽恼训弁炝簟?
“皇上天恩浩蕩,臣肝腦涂地難報萬一。犯事之人雖只是國公府奴仆,但卻受國公府恩養(yǎng)多年,她犯下這般惡行,臣雖未指使,但一切皆因臣治家不嚴(yán)、馭下無方而起?!?
“臣有愧?!?
“愧對皇上的圣恩,愧對列祖列宗的清譽(yù),愧對身上的官袍?!?
說到這,裴明鏡緩緩摘下了頭上的官帽,又將腰間的金印給解下,他沖龍椅上的文昭帝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自摘官帽,自解印綬。
在場所有人都明白,他去意已決。
文昭帝在心底嘆了一口氣,最終點了點頭,吐出了兩個字。
“準(zhǔn)奏。”
*
裴明鏡辭官一事也傳到了晏逐星耳朵里。
她一愣,隨即更確定了讓汪氏給她下藥的人就是竇淑榮。
如果只是一個下人,裴明鏡不會辭官。
唯有是他的親生母親犯了錯,而他為了國公府的名譽(yù)掩蓋了這件事。
按照他的性子,他定然悔愧難當(dāng)、無地自容,所以才會辭去京兆尹一職。
“可惜了,也不知道日后的京兆尹會不會是裴大人這樣的好官?!彪p鯉惋惜地嘆了一口氣。
京中的百姓得知裴明鏡辭官,受過他恩惠的百姓自發(fā)往國公府后門送了不少吃食。
有一小筐子雞蛋,有三五個梨,還有幾捆干柴,類似的東西數(shù)不勝數(shù)。
雖然不值錢,但滿滿的都是心意。
送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國公府的下人婉拒推辭,但百姓們卻不聽,把東西一扔就跑了。
“當(dāng)年我爹被構(gòu)陷殺害鄰家孩童,若不是裴大人明察秋毫找出真兇,我爹如今還在獄中呢。這幾個梨,自家種的,不值錢,還請大人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