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袁紹這個家伙只有在逆境才會有著驚人的表現(xiàn),一旦等自己登頂,做什么都只能失敗。
這個總評并非是寫出來了,而是泰山那邊傳過來的,原本公孫瓚對于這個評價還不怎么確定,但是隨著時間的沉淀,還有自身的思考,公孫瓚終于確定許子將那個家伙說的還是很準的。
當然審配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的,如果知道的話,恐怕就會將今天的評價暗暗記在心中,然后回去告誡袁紹。
畢竟許邵那家伙評價人物非常的準確,說一句金口玉都不為過,當初月旦評的時候讓所有前去求評的人都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說得準,恨得是這家伙說壞的說的更準!
當初在洛陽的時候,袁紹雖說也知道許邵在搞月旦評,以他的身份想要求評并不困難,但礙于當初心有大志,生怕許邵烏鴉嘴一下,將他結(jié)交的豪杰統(tǒng)統(tǒng)嚇走,猶豫再三,袁紹還是放棄了。
畢竟在袁紹看來許邵出身豫州,萬一袁術(shù)給他添添堵,故意讓許邵說個壞評論,那搞不好袁紹這輩子沒得混了。
至于曹操那就不用說了,他沒有袁紹那種顧慮,上去就是一劍,反正這也符合規(guī)則,果不其然混到了總評,自然許邵經(jīng)此一事果斷卷鋪蓋走人,洛陽不能待了。
等袁紹確定許邵確實不會因為外部因素給別人胡亂評價也曾親自找過許邵,可惜那個時候許邵說什么也不給評,他已經(jīng)不玩月旦評了,而當時愛惜羽翼的袁紹猶豫了好久最后放棄了武力威逼,結(jié)果不用說,總評沒有了。
總之袁紹在許邵看來挺奇怪,一無所有的時候英雄非常,瀟灑大氣,身處逆境也絕對不會輕放棄,但是當意氣風發(fā)的時候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
說實在的當時袁紹來求評的時候,許邵還等著袁紹武力威逼一下自己,然后自己順著臺階往下走,給了袁紹評價就好了。
結(jié)果聞名不如見面,袁紹居然只是色厲膽薄,完全沒有當初他在周氏酒樓望見袁紹直面宦官頭子張讓時的英姿勃發(fā)。
不過說到這里許邵還慶幸了一下當初沒靠上給袁紹一個評價,否則真就砸了招牌。
也正因為這件事許邵對于袁紹的興趣很大,畢竟以他的眼力基本不可能看走眼,當時的袁紹確實是個英雄,怎么才這幾天就成狗熊了。
于是許邵懷揣著對于袁紹的興趣,時不時就留心一下,最后發(fā)現(xiàn)袁紹根本就是一個奇葩,這家伙完全可以分為兩個狀態(tài)。
一個是逆境下的神狀態(tài),如洛陽怒斥宦官,宮廷劍指董卓,界橋奮死戰(zhàn)公孫;另一個是順境下的豬姿態(tài),如勢力初成和自己父親翻臉,虎牢關下帶著十八路諸侯作死,冀州初得對上公孫瓚,這表現(xiàn)嘖嘖嘖……
袁本初的狀態(tài)完全就是被人抽了一巴掌,然后覺悟了將對方抽死,覺得天下無敵了,之后再作死,然后又被抽了,循環(huán)往復,直到有一天有人一巴掌將他抽死。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