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是俞三和谷宏泰這樣想。
江知州請人去通知臨清當地的商會會長來衙門,商會會長趕緊就來了。
臨清水運發(fā)達,不僅有糧倉,還設有收稅的運河鈔關,京杭大運河除了運漕糧,也給南北商賈提供了方便,不過商船、民船遇鈔關就要交稅。而臨清的鈔關,稅收居運河八大鈔關之首,可見其繁華程度。
臨清的地理條件如此優(yōu)越,商業(yè)發(fā)達遠超別的地方,最鼎盛時期,臨清還有‘富庶甲齊郡’的美稱。
商業(yè)如此繁榮發(fā)達的地方,豈能沒有商會?
一聽五皇子奉命到淮南賑災,途經臨清,臨清商會、臨清的大商人們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掏一大筆銀子。
主動給是給,朝廷攤派也是給,不如老老實實主動給,還能在五皇子面前落得個好印象。
五皇子記不住他們,隨同賑災的大人們能記住他們也不錯。
送銀子也要有講究,商會會長可算等到了本城父母官的召喚,會長需要江知州從中牽線?。?
把江知州撇開了,商會單獨出風頭肯定不行。
等臨清商會的會長急沖沖趕到衙門,江知州果然張口就提銀子。
唉,江大人也太著急了吧?
臨清商會的會長開口就許諾愿意代表商會捐一萬兩銀子,在江知州身后當布景板的谷宏泰眼皮狂跳。
一萬兩!
臨清人可真有錢啊。
一萬兩銀子說捐就捐,這要是給了自己,還清欠債都還剩好多呢。
江知州卻皺眉,“魯會長,本官不是叫你來捐銀子的,當然,魯會長若想為淮南旱災出一份力,本官也不會阻攔……不過咱們還是得先說正事?!?
谷宏泰羨慕:江知州心真黑??!
俞三疑惑:這個江知州,該不會要打著程卿的名頭撈錢吧,借著淮南旱災,想從臨清商會榨幾萬兩銀子?
在碼頭時,俞三忙著和崔彥菜雞互啄,并沒有將程卿和江知州的談話都聽全,不確定江知州想做什么。
俞三和谷宏泰都這樣想,臨清商會的魯會長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這話翻譯一下,就是一萬兩滿足不了江知州的胃口!
那位途徑臨清的五皇子,胃口就真的那么大?
魯會長愿意提額,但也有附加條件,他想親手把銀子送去五皇子面前捐。
江知州哭笑不得,“魯會長,您是誤會了,本官叫你來是想問你們臨清商會愿不愿出錢建碼頭!”
碼頭?
什么碼頭……
魯會長精神一振。
臨清就是靠水運發(fā)展的,每天船來船往,碼頭就代表著商機,是下金蛋的母雞,魯會長怎么不想要?
江知州說臨清要建新碼頭,為了不給朝廷增加負擔,決定將碼頭交給臨清商會等組織或者個人承建,朝廷不撥款,只圈出興建碼頭的地方。
當然,朝廷不出錢,這碼頭誰建好了就屬于誰的。
魯會長聽到這里,呼吸都急促了。
江知州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修建的工匠必須從流民里雇傭,工價也由江知州制定,他很直白告訴魯會長,自己會定下比市價高出一半的工價,如果魯會長不愿意接受,江知州就會去找其他人承建。
“魯某愿意!”
魯會長答應的干脆,一點都不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