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寫人物小傳能讓你更深入理解角色,讓自己融入進去,甚至成為那個人?!?
“那這個怎么寫?你能幫我寫嗎?”
孫祺搖頭說:
“不行,必須你自己來,自己去創(chuàng)作、去體會。”
“可……我不知道怎么寫呀?!?
劉一非還是滿臉困惑。
孫祺想了想,說道:
“這樣吧,回酒店后,我會把劇本里這個人物的故事背景整理出來,只是個框架。
你要在這個框架里,想象并代入自己,寫出她完整的一生,包括性格、成長經(jīng)歷等所有細節(jié)。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理解這個角色?!?
劉一非似乎明白了,輕輕咬著嘴唇,點了點頭:
“我試試?!?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今提到漢朝,總會想起這句載入史冊、昭告天下的豪。
從高祖劉邦秦末斬白蛇起義,到建立政權(quán),定都長安,國號為“漢”,回望歷史,這句話代表了中華民族最輝煌的時刻。
整個漢代,無論是北擊匈奴、開拓西域,還是南征“三越”,大漢都以強大的軍力贏得輝煌勝利。
然而這輝煌背后,是漢初一代代邊民和戍邊將士用鮮血筑起的長城。
那時漢朝剛立,剛剛結(jié)束秦末諸侯混戰(zhàn),天下疲憊,民生凋敝。
而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正值強盛時期,每逢草原年景不好,便會南下侵犯邊境,搶奪人口和牲畜。
故事就發(fā)生在漢初這個時候。
劉家與孫家皆為中原世家,世代書香,宅院相鄰,情誼深厚。
兩家子弟自幼同窗,劉家習文,孫家練武,未及弱冠便立志報國。
年過二十,二人辭別雙親,奔赴邊疆駐守。
一人任郡丞,一人當校尉,同年成婚,并約定若子女性別相合便結(jié)為親家。
劉家女與孫家子自小一起長大,十六年后兩家聯(lián)姻。
然新婚當年,邊關(guān)戰(zhàn)事突起,匈奴入侵。
孫父年老,孫家子代父從軍,臨行前與劉家女約定一年后歸來。
劉家女獨守空閨一年,約期至時,只見使者捧著衣冠歸來,良人卻再無音訊。
這是孫祺為劉一非設(shè)計的劇本背景。
因原素材零散,他費心補全故事,交付時特意叮囑劉一非留在酒店靜心揣摩角色——片場已無需她出演,剩余戲份由孫祺**完成。
劉一非果然閉門研讀。
起初難以理解,便帶著助理跑遍書店,購得《古文觀止》《女誡》等女子訓誡書籍,回酒店認真研讀。
初日略通皮毛,次日漸入佳境,第五日通讀全書后,再看那段故事,竟生悲戚。
仿佛穿越千年,親歷夫君遠征時的無助,夜夜焚香祈盼的煎熬。
于是提筆寫下人物自述:
“小女劉氏,名非,年方二八。
性溫婉活潑,喜書畫,精女紅。
適逢青梅竹馬孫郎提親,結(jié)為連理。
怎奈未滿周歲,邊關(guān)告急,夫君代父從軍。
臨別約定歸期,妾身日夜盼君歸。”
“我常夢中驚醒,終日以淚洗面,日夜焚香禱告,只求夫君平安歸來。
今日夫君歸期已至,為你點絳唇,為你裁紅裳。
我知刀劍無情,亦備素衣一丈?!?
寫下這段半文半白的自述后,劉一非仿佛進入一種奇妙狀態(tài),整個人似乎真的成了故事中的劉家女子。
此刻她心中滿是對孫祺的思念。
第六天,片場。
短片早在第四天便已完成,如今全劇組都在等待劉一非的最后一場戲。
接到通知時,正是秦王宮外晨霧未散,與這場戲的意境極為契合。
劉一非到場后,刻意避開孫祺,仍把自己關(guān)在休息室等待開機。
她專注維持狀態(tài),不敢見孫祺,生怕數(shù)日醞釀的情緒消散。
許多經(jīng)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都明白,這是演員入戲的狀態(tài)。
劉一非已完全融入角色,情緒也調(diào)整到位。
所有人,包括孫祺,都不敢打擾她。
表演并非高深技藝,更多在于敬業(yè)與天賦,因此看似門檻低。
但如今很多年輕演員采用模式化表演,為求速成而忽略演技,更談不上情感投入。
專業(yè)演員進入角色是一種技巧:閱讀劇本、理解人物、營造氛圍。
每位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比如置身情境、回憶共鳴、自我暗示等。
此刻的劉一非正通過人物自述的方式,深深沉浸在自己設(shè)定的情境中。
“各部門準備?!?
“燈光到位?!?
“攝影正常?!?
“收音ok?!?
在眾人注視下,劉一非從休息室走出,慢慢走到一年前送別丈夫的城門口,靜靜地站著,仿佛在等待著什么。
“演員就位?!?
“第8場第10鏡?!?
劉一非緩緩抬頭看向遠方。
天色漸亮,霧氣逐漸散去。
一匹老馬從遠處走來,馬背上空無一人,只有一件染血的戰(zhàn)袍,講述著它的主人的命運。
劉一非眼睛微睜,瞳孔收縮,肩膀開始不由自主地顫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