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只是幫你們,那是我的親人,不是嗎?”
黎洛拿起茶葉罐,朝衛(wèi)凜烽眨了眨眼,揚長而去。
她去登科巷,馬車向來是停在巷外一段距離的位置,因而敲門時小童才知道她來。
看見她,小童沒讓開門縫,反而示意黎洛往后退退。
黎洛盡管疑惑,還是照做。
小童跟出來,回身掩上了房門,“先生今日心情不佳,您若是沒有要緊事,不若改日再來?”
“是出事了嗎?有沒有我能幫上的?”
黎洛第一反應是擔憂。
她與蕭逢秋的來往不多,關心卻是真切的。
“有心了,今日是夫人的忌日,您還是走吧,”小童仍舊堅持送客。
這事情旁人確實幫不上,黎洛無以對,轉(zhuǎn)身之際,還是將茶葉給了他。
“那我改日來,這個你給先生?!?
“怎么不進來?”
門口,蕭逢秋的聲音響起。
兩人齊刷刷回頭,對上蕭逢秋的視線,齊齊沉默。
蕭逢秋轉(zhuǎn)身往里走,“既然帶了茶,進來喝一杯吧?!?
黎洛忙跟上。
廳內(nèi)掛著一幅人像,是個很溫婉的婦人,畫中景是冬日,白雪紅梅,婦人坐在梅樹下,系著天青色的斗篷。
“舅公。”
“你來的巧,上柱香給她吧,她還沒見過你呢?!?
黎洛點頭,小童就從柜子里取出香,點燃遞給黎洛。
畫像前就是一只小香爐,黎洛看著畫像上的婦人,可以想見,她還在世時兩人會是何等的琴瑟和鳴。
青煙裊裊,有一陣風吹過來,將煙帶到了畫像前。
“她是我夫子的女兒,當年學堂好多人都中意她,隔三差五就有人請媒人上門,全都被拒之門外,我比他們運氣好……”
應當是多年沒人聽蕭逢秋說這些,面對黎洛這個小輩,蕭逢秋反而有了訴說的念頭。
過往徐徐在黎洛眼前鋪開,她好像也參與其中,和蕭逢秋一樣,面上都帶著些笑意。
直到蕭逢秋在最圓滿的時候戛然而止。
“舅公,您有兩個孩子,他們……”
以為兩人遭遇不測,黎洛的語氣有些發(fā)虛。
“他們啊,都好著呢,如今都已經(jīng)在學宮做夫子了。”
蕭逢秋將黎洛的小心翼翼看在眼中,心覺好笑,“我只是年紀大了,他們也各自成家,不用待在一處罷了。”
黎洛呼出一口氣,端起手邊的茶喝了大半杯。
“您這也太嚇人了,我生怕說錯了話,勾起您的傷心事。”
她也是說出口才意識到不妥,要是那兩個孩子真不在了,那可是罪過。
蕭逢秋見她這樣,心中因為這個特殊日子而有的低沉被緩解了不少。
簡單來說,就是她給這個宅子帶來的“人氣兒”。
先前這宅子就是蕭逢秋和下人,一天到晚,蕭逢秋也就是做自己的學問,手稿寫了一沓又一沓,卻未必能跟人說幾句話。
“今天留下吃飯吧,我讓人準備?!?
蕭逢秋留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