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字,須如猛將用兵,直是鏖戰(zhàn)一陣;亦如酷吏治獄,直是推勘到底,決不恕他?!敝祆浯巳缃鹗瘮S地,錚然有聲,將閱讀這一看似靜默的行為,重塑為一場驚心動魄的認知征戰(zhàn)。它揭示了一個被溫情面紗所掩蓋的真理:真正的閱讀絕非被動接納,而是主體對文本發(fā)起的凌厲攻勢,是理性對意義的不懈追索,是一場需要拿出全部精神力量的“鏖戰(zhàn)”與“推勘”。
閱讀就如同猛將用兵一樣,關(guān)鍵在于要主動地去攻占,破除對文本的敬畏和迷信。文字并不是高高在上、供奉于神壇的誡命,而是一座等待我們?nèi)ステ频某浅?,一個需要我們?nèi)ソ捣臄酬嚒?
猛將用兵,講究的是謀略和主動。他們或者選擇正面強攻,或者運用奇兵迂回,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同樣地,我們在閱讀時也應(yīng)該如此。例如,當我們閱讀《資本論》這樣一部具有宏大體系的經(jīng)典著作時,如果僅僅是匍匐在它的腳下,對其頂禮膜拜,那我們肯定無法真正理解它的精髓。只有以“猛將”的姿態(tài),帶著對現(xiàn)實中經(jīng)濟學問題的困惑,主動地去叩問這部著作,才能夠與之展開激烈的對話,在思想的鏖戰(zhàn)中奪取真正的知識。
古人曾經(jīng)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边@句話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只是被動地接受閱讀,那么我們所得到的知識就會像奴仆一樣,無法真正為我們所用。只有通過主動攻戰(zhàn),我們才能夠培養(yǎng)出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思想的主人。
每一次真正的閱讀,都是讀者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思考能力作為武器,與文本的作者展開一場爭奪意義主導權(quán)的激烈鏖戰(zhàn)。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還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閱讀就像“酷吏治獄”一樣,重點在于嚴謹?shù)赝凭亢涂疾?,從文字的深處拷問出精微的含義。文本的表面往往就像平滑的湖面,但在其下方卻隱藏著洶涌的暗流和繁多的涵義。將閱讀比作“酷吏”,并不是要倡導嚴苛和無情,而是強調(diào)一種絕不姑息、追索到底的審辯精神。
這種精神要求我們剝開修辭的層層包裹,仔細拷問每一個概念的精準界域,追溯每一個論點的邏輯鏈條,一直深入到意義的核心。例如,當我們閱讀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時,如果僅僅停留在感嘆其文辭的峻切上,那么我們就會錯過這篇文章的精髓。
只有像“推勘到底”的酷吏一樣,深入探究王安石是如何逐一辯駁“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這些指控的,以及他是如何重新定義“變法”與“天下怨謗”之間的關(guān)系的,我們才能真正窺見這位改革家那“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不足恤”的堅毅心志和復(fù)雜邏輯。此種閱讀,是思維的精密刑偵,是避免淪為表面意義俘虜?shù)母局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