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年間,蘇州城一片繁榮昌盛,商賈云集。其中有一位富商,家財萬貫,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財富,決定擴建自家宅院。
這位富商不僅對建筑風格有著獨特的品味,還特意請來當?shù)氐拿繛樾抡}寫楹聯(lián)。經(jīng)過一番精挑細選,他終于得到了一副滿意的對聯(lián),其文辭優(yōu)美、意境深遠,令人贊嘆不已。
當這副墨跡未干的對聯(lián)被高高掛在門楣之上時,仿佛一面明鏡,映照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德與道的微妙平衡。
北宋時期,范仲淹家族聲名顯赫,范仲淹本人更是官至宰相,以其清廉正直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而聞名于世。他的兒子范純?nèi)室怖^承了父親的衣缽,同樣官至宰相,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貢獻。
范氏宗祠里,功德碑上刻滿了家族成員的功名和事跡,這些金字閃耀著范氏家族的榮耀與輝煌。
然而,時光流轉,到了南宋時期,這個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家族卻逐漸走向衰敗。原因無他,正是因為他們在富貴之后,忘卻了祖宗的教誨,開始奢侈淫逸,道德淪喪。
正如《周易》中所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范氏后人將祖蔭視為永恒的保護傘,卻不知德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盡管功名簿上的金字依然耀眼奪目,但德澤簿上的赤字卻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家族的沒落。
王陽明少年時立志成為圣人,卻在科舉路上屢試不第。他在會稽山陽明洞閉關三年,將竹葉刻滿格物致知四字。某日深夜悟道時,洞中忽有異香繚繞,石壁上竟顯現(xiàn)出心即理的金色篆文。這讓人想起《道德經(jīng)》中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箴。苦心人如琢如磨的堅持,終會感動天地,正如寒梅在雪中綻放,暗香自會引來春風。
北宋大儒張載在《西銘》中寫道: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這種辯證智慧恰如太極陰陽,道出了人生真諦。德性修養(yǎng)如同根系,功業(yè)成就猶如枝葉,根系不深者,縱有參天之勢,終將傾倒于風雨。而深埋地下的根系,雖不見天日,卻能在寒冬積蓄力量,待春雷一響便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