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的秋天,陰雨連綿,空氣里總是帶著一股洗不掉的鐵銹和煤灰味。
李昊坐在青年隊公寓的書桌前,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單調(diào)的廠房輪廓。
他面前攤開的不是戰(zhàn)術板,而是一本厚厚的德語教材和寫滿密密麻麻單詞的筆記本。
“derball”(球),“dastor”(球門),“l(fā)aufen”(跑),“schieen”(射)…
這些冰冷的字母和發(fā)音,比任何后衛(wèi)的盯防都更難纏。
在球場上,他可以依靠本能和天賦做出閃電般的反應,但在這里,他必須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一個音節(jié)一個音節(jié)地艱難啃噬。
室友尤納斯-邁爾試圖幫忙,但他的英語水平和李昊的德語水平半斤八兩,兩人之間的交流常常演變成手舞足蹈的滑稽啞劇。
“nein,nein…李…不是‘laufenschnell’…是‘schnelllaufen’!”
尤納斯抓著頭皮,努力糾正著李昊的語序。
李昊重復著:“schnelllaufen…快跑…”
“ja!genau!”尤納斯露出鼓勵的笑容。
然而,訓練場上是沒有手勢和慢速重復的。
第二天上午的戰(zhàn)術課,u19主帥拉爾斯-里肯語速極快地在戰(zhàn)術板上畫著跑位線路,夾雜著大量李昊完全聽不懂的戰(zhàn)術術語。
他只能瞪大了眼睛,努力從教練的手勢和隊友的反應中去猜測意圖,像在看一場沒有字幕的默片。
下午的對抗訓練,后果立刻顯現(xiàn)。
一次防守轉(zhuǎn)換,里肯在場邊用德語大吼:
“gegenpressing!sofort!”(高位壓迫!立刻?。?
李昊只聽懂了“sofort”(立刻),但沒理解具體指令。
他遲疑了一秒,沒有第一時間上前封堵對方后腰的出球線路。
就這一秒的遲疑,對方已經(jīng)將球順利轉(zhuǎn)移,發(fā)動了一次有威脅的反擊。
“stopp!”里肯的怒吼像炸雷一樣響起,哨聲尖銳。
所有人都停了下來。
里肯臉色鐵青,大步流星地走到李昊面前,指著他的位置,德語像機關槍一樣掃射過來:
“李!你剛才在干什么?!發(fā)呆嗎?!gegenpressing!聽不懂嗎?!你的耳朵長在哪里?!是不是要我給你畫張圖貼在背上?!”
唾沫星子幾乎噴到李昊臉上。
他雖然不能完全聽懂每一個詞,但教練的憤怒、失望和那句反復出現(xiàn)的“gegenpressing”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他。
隊友們沉默地看著,眼神復雜,有同情,有無奈,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視。
語,成了橫亙在他與這支球隊之間一堵看不見卻無比堅實的墻。
李昊攥緊了拳頭,指甲掐進掌心,臉上火辣辣的。
他第一次感到,光有腳下的技術,在這里遠遠不夠。
那天晚上,公寓里的燈光亮到很晚。
李昊的筆記本上,反復寫著一個詞:gegenpressing。
他在下面標注了拼音和中文意思——“高位壓迫”。
他一遍遍地聽著手機里錄下的里肯的怒吼,模仿著那個鏗鏘有力的發(fā)音。
“蓋根…普雷辛…”
“gegen…pr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