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錄:古巴夜譚》
大華二十五年孟夏寶船龍骨艙陰雨
林燁摩挲著銅制羅盤上的二十八宿紋,指針在"箕水豹"方位微微震顫。
安娜將星圖竹簡按在蠟板上,海蠟的幽香混著她發(fā)間的沉水香,在逼仄的艙室里織成朦朧煙幕。
三日前穿越"黑潮之渦"時,主桅上的朱雀旗突然裂成三段,這在《太初歷》中是"地脈異動"的征兆。
"看這個。"安娜用銀簪挑起舷窗縫隙漏進(jìn)的雨水,水珠在她掌心聚成透明球體,映出遠(yuǎn)處若隱若現(xiàn)的青灰色島嶼,"潮汐比《瀛海圖志》記載的早了兩個時辰,海底有......異動。
"她腕間的昆侖玉鐲泛起微光,那是大華秘閣特有的感應(yīng)裝置。
銅鐘敲響三疊,甲板傳來繩纜摩擦的吱呀聲。林燁披上織金錦袍,隨安娜登上艉樓。二十艘寶船如浮在海面的金山,九旒白澤旗在雨中獵獵作響。
島岸的峭壁上,竟有排列整齊的方尖石塔,每座塔頂都嵌著菱形水晶,在天光中折射出七彩虹光。
"那是鏡塔,古巴人用來占卜潮汐的法器。"通譯官陳昂不知何時站在身后,他的波斯錦袍沾著咸水,"當(dāng)?shù)赝琳Z稱此島為庫巴,意為世界之臍。"
登岸·水晶與羽蛇的城邦
石砌碼頭雕刻著纏繞星辰的巨蟒,每道鱗片都精確對應(yīng)著大華的《周髀算經(jīng)》星圖。林燁踩著被雨水打濕的石階,
留意到兩側(cè)石柱上的浮雕:上半部分是羽蛇神銜尾圖騰,下半部分竟刻著大華先民的鉆木取火場景。
"大華的使者,歡迎來到巴別之城。"
聲音從三十丈高的金字塔頂傳來,如青銅編鐘般嗡嗡作響。安娜抬頭,只見階梯頂端站著身著翡翠羽衣的男子,他手持的權(quán)杖頂端鑲嵌著拳頭大的水晶,
內(nèi)部流轉(zhuǎn)著星云般的光紋。七名侍女捧著金盤隨侍左右,盤中盛著發(fā)光的果實(shí)與液態(tài)銀沙。
"吾乃古巴王塞米拉米斯,耶魯巴坦之裔。"國王走下階梯時,腳踝上的金鈴奏出玄鳥啼鳴般的音律,"貴國的《大荒西經(jīng)》可曾記載,三千年前有支船隊(duì)曾在此地種下世界樹的種子?"
林燁聞瞳孔驟縮,這個細(xì)節(jié)出自秘閣珍藏的《穆天子海外記》殘卷,從未公開刊行。
安娜卻從容施禮,腕間玉鐲光芒大盛:"陛下對大華典籍的了解,令我們驚訝。不知是否聽說過瑪雅之名?"
塞米拉米斯的水晶權(quán)杖輕點(diǎn)地面,碼頭石縫中突然長出藍(lán)色熒光的苔蘚,在雨中勾勒出美洲大陸輪廓。"瑪雅不過是吾族的支脈旁系。
"他指向墨西哥灣方向,苔蘚上浮現(xiàn)出金字塔群的光影,"三千年前,吾祖寧錄率百艘方舟西渡,在尤卡坦建立城邦,卻因背離世界樹教義,最終在洪水中覆滅。"
夜談·文明的雙生花
王宮密室中,七盞水晶燈懸浮在空中,照亮墻壁上的巨幅星圖。林燁認(rèn)出那是公元前三千紀(jì)的天球投影,與大華太初歷記載的"混沌初開"時期完全吻合。
安娜撫摸著墻上的楔形文字,指尖突然地一聲——那些文字竟與大華甲骨文有三十七個同源符號。
"這是巴比文,世界語的源頭。"塞米拉米斯轉(zhuǎn)動墻上的星盤,北斗七星的位置與現(xiàn)世截然不同,"貴國的天下為公理念,與吾族世界樹共同體教義不謀而合。
只是......"他的目光落在林燁腰間的青銅令牌上,那是大華皇帝御賜的"通天之契","貴國用火藥與羅盤開拓四海,可曾想過會驚醒沉睡的古神?"
林燁取出袖中竹簡,展開《大同書》手稿:"我朝以仁為刃,所到之處皆立義倉、筑明渠。
陛下看這古巴的鏡塔,若以大華的候風(fēng)地動儀改良,可提前七日預(yù)測風(fēng)暴。"他指向星圖上的亞特蘭蒂斯海域,"傳說中沉沒的大洲,或許可用我朝的深潛鐵牛探察......"
"但深潛鐵牛的轟鳴,會吵醒西沃內(nèi)的巨蛇。"塞米拉米斯突然按住安娜的玉鐲,水晶權(quán)杖與玉鐲同時發(fā)出蜂鳴,密室地面浮現(xiàn)出三重螺旋紋路,"你們感知不到嗎?
地脈正在震顫。五百年前,瑪雅祭司用活人心臟祭祀,試圖鎮(zhèn)壓的......正是貴國《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燭陰。"
安娜猛地抽回手,玉鐲上的饕餮紋泛起紅光。林燁想起出發(fā)前秘閣大學(xué)士的警告:"若見羽蛇銜尾之圖,切記不可提不周山三字。
"他不動聲色地將話題引向古巴文明:"陛下方才提及巴比倫,不知與貴國是何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