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離過年只剩一周,老輩傳下的規(guī)矩是辭舊迎新,除舊最要緊的便是掃家。
一大早,杜建國就翻出家里的大掃帚,動手修整院子。
這院子雖舊,不算小,先前沒人精心打理,滿地都是雜草和糞渣,亂糟糟的不成樣子。
杜建國埋頭忙活了兩三個時辰,總算把雜草連根拔凈。
院子瞧著頓時規(guī)整了許多。雖說房子依舊是破破爛爛的土坯房,可好歹有了人住的模樣。
他找了根棉線,在院子里量來量去,心里早有了規(guī)劃。
要在東邊靠墻的位置重建新房。
只是這個念頭,他還沒跟親爹杜大強(qiáng)或是媳婦劉秀云提過。
這年頭,誰聽了都得覺得是天方夜譚。
60年代,村里幾乎沒人敢提蓋新房的事,核心就一個字——窮。
蓋新房的地基、材料,再加上雜七雜八的開銷,像樣點(diǎn)的屋子得奔著上千塊去,就算是簡易速成的,也得幾百塊打底。
杜建國這時候要是敢說要蓋房,不被人當(dāng)瘋子,也得被懷疑來路不正,保不齊還得被拉去調(diào)查。
院子收拾得差不多時,劉春安帶著大虎、二虎兄弟倆找上門來。團(tuán)團(tuán)一見到劉春安,立馬親熱地?fù)溥^去,張口就喊:“胖叔叔!”
劉春安也不介意孩子揭他短,笑著伸手遞出一把水果糖:“建國,你家這毛孩可真精,知道我身上總帶著吃食,一見面就往我懷里鉆。以后這些糖錢,你可得給我報銷!”
杜建國笑著擺手,打趣道:“那可不成!是你自個愿意給她的,我閨女不過是跟你打個招呼,哪知道你無時無刻都往外送東西?我的孩子,有好東西哪有不接著的道理?”
“嗨,活該我長了張嘴!”劉春安搖著頭站起身,搖頭晃腦道:“以后出門絕對不揣吃食了!”
話音剛落,劉秀云端著一盆金黃油亮的丸子從灶房走了出來,熱氣裹著香味飄了過來。
劉春安頓時眼前一亮,連忙問道:“嫂子,這是炸的丸子吧?啥餡的呀?”
劉秀云一早就在忙活這個。
往年杜家過年過得潦草,除了除夕當(dāng)天的一頓飯,頂多切一小塊肉、買兩斤面條應(yīng)付親戚,整個正月跟平常沒兩樣。
可今年不一樣了,家里賺了錢,杜建國一個勁勸她多置辦點(diǎn)吃食,劉秀云便想起了這炸丸子。
這是她小時候跟著爹娘學(xué)的手藝,杜建國嘗過一次就念念不忘。
“嗨,咱們鄉(xiāng)下丸子哪有啥山珍海味?”
劉秀云笑著回話,隨手從盆里抓了十幾個丸子塞進(jìn)大虎手里,又給二虎和劉春安各遞了十多顆。
“就是蘿卜絲摻著面粉,再裹了一點(diǎn)點(diǎn)肉餡,拿著吃吧!”
劉春安捏起一顆塞進(jìn)嘴里,香酥的外皮混著鮮味兒在嘴里散開,頓時笑得合不攏嘴:“謝謝嫂子!你可比建國這小子大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