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樓以及關城墻上的拓跋鮮卑弓箭手也猛烈反擊,射下來更多箭矢。
三百多位弓箭手居高臨下射箭。
相較于晉陽軍弓箭手,拋射的箭矢穿透能力銳減,拓跋鮮卑弓箭手居高臨下的射,箭矢穿透能力反而比平射更強。
一減一增,拓跋鮮卑弓箭手還占據絕對的地利優(yōu)勢,晉陽軍弓箭手自然是吃虧的一方。
好在晉陽軍弓箭手不僅有盾兵保護,自己身上也都全部穿有鐵制片甲輕甲,被拓跋鮮卑弓箭手射傷五人的同時,也能射傷三個拓跋鮮卑弓箭手。
晉陽軍弓箭手很快拋射上去一千多支箭矢,而拓跋鮮卑弓箭手也射下來將近兩千支箭矢。
雙方好像都不在乎箭矢的大量消耗。
拓跋鮮卑守軍方面,雁門關是守護平城最重要的關隘,士兵或許長駐不了多少人,但各種防守物資卻囤積有無數,不說上百萬支箭矢,二三十萬支總是有的。
晉陽軍方面,當初常建新送來了一百萬支塑料箭身,大大加快晉陽軍制造箭矢的速度。
劉紹率軍出征的時候,把晉陽城幾乎所有箭矢庫存都帶來了,足有十四萬支。
攻打忻州、代縣,以及數日前那場野外遭遇戰(zhàn),用掉了不少,但打了勝仗以后繳獲更多,單單是數日前那場野外遭遇戰(zhàn),便一次性繳獲了五六萬支。
晉陽軍中也有大約二十萬支的數量,哪怕一天消耗十萬支,也足夠用兩天時間的。
晉陽軍弓箭手處于劣勢地位,與拓跋鮮卑弓箭手對射是吃虧的一方,他們頂在前方射箭,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壓制關樓與關城墻上的拓跋鮮卑守軍,掩護晉陽軍攻城步兵以更少的傷亡沖到城墻下。
雁門關能過得了大兵團,以及大兵團需要消耗的各種后勤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