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騎兵,晉陽軍騎兵自然攔截在第一線。
兩支騎兵首先交戰(zhàn)。
“殺”
一萬兩千多拓跋鮮卑騎兵,也不是直接一窩蜂的只從一個方向殺過來。
事實上,拓跋力溶令其中七千拓跋鮮卑騎兵,分為第一隊三千騎,第二隊兩千騎,第三隊兩千騎。
分三個波次,從三個不同的方向突擊。
另有五千多騎兵,拓跋力溶沒有動,他準(zhǔn)備用來嘗試突擊晉陽軍的中軍,擒賊先擒王。
三波次七千拓跋鮮卑騎兵先后與接近八千晉陽軍騎兵混戰(zhàn)在一起。
戰(zhàn)馬嘶鳴,鮮血飛灑。
不斷有被斬殺的雙方士兵尸首從馬背上摔下來。
騎兵之間的混戰(zhàn),最是考驗軍心士氣,哪一方士兵更勇猛無畏,哪一方士兵能承受更大的傷亡比例,同時如何讓對方的戰(zhàn)損比己方更大。
如果就騎兵作戰(zhàn)經(jīng)驗而,拓跋鮮卑騎兵肯定優(yōu)于晉陽軍騎兵。
畢竟鮮卑幾大部落,其中慕容鮮卑、段氏鮮卑,都基本上放棄了草原,唯有拓跋鮮卑仍然占據(jù)著草原,漠南、漠北草原都有拓跋鮮卑騎兵的身影。
此時的草原上可不太平,不僅有西部鮮卑等許多中小部落不肯臣服,還有柔然人正在崛起,意圖染指漠南、漠北草原,這些都需要拓跋鮮卑騎兵去鎮(zhèn)壓。
兩支騎兵之間的廝殺。
拓跋鮮卑騎兵的隊形無疑更合理,若是同樣的人數(shù),同樣的裝備,同樣的軍心士氣,那么拓跋鮮卑騎兵一方絕對能更快占得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