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匈奴騎兵群加在一起都只不過千騎的數(shù)量,同時他們著甲率只有三成,也就是只有其中三百多騎身上有輕甲,可他們面對的卻是類似鐵浮圖的晉陽軍重甲騎兵。
那個四百多人的匈奴騎兵群,首先沖到劉紹等四百晉陽重騎兵前方阻截。
騎兵不是步兵那種可以原地形成軍陣等敵方主動沖到近前,騎兵坐下的戰(zhàn)馬需要跑動起來,才能帶著馬背上的士兵發(fā)揮戰(zhàn)斗力,所以這隊四百多人的匈奴騎兵群,也是沖殺狀態(tài)。
雙方面對面沖擊!
這里畢竟是匈奴軍營,匈奴士兵有主場優(yōu)勢。
劉紹等四百晉陽重騎兵一路向前沖鋒的同時,前方或者左右兩側(cè),不間斷的有匈奴弓箭手射過來箭矢。
“鏘!”
“鏘!”
箭矢射在兩層淬火鋼片縫制的重甲上,根本不可能破甲,無法給晉陽重騎兵造成真正的殺傷,更別說能阻擊晉陽重騎兵前沖的步伐。
這驚得射箭的胡人都驚恐不已。
此刻,劉紹與四百晉陽重騎兵,沒有理會外圍不間斷射來幾支冷箭的松散匈奴騎兵,他們?nèi)恐欢⒅胺?,沖來了四百多騎匈奴騎兵群。
擊散敵方成群的騎兵群,便是重騎兵最大作用之一。
劉紹握緊手中丈八馬槊,他這桿馬槊刃長一尺九寸,兩面開刃,是頂配版馬槊。
其他晉陽重騎兵手中馬槊短一大截,全長只有一丈左右,而且刃長只有一尺七寸,只是低配版馬槊。
但哪怕只是低配版馬槊,放在這個時代,都是跨時代的騎兵兵器,相較于匈奴騎兵的彎刀,有碾壓性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