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和常建新交易物資到現(xiàn)在,劉紹已經(jīng)震驚過很多次了,但這一次他依然又狠狠震驚了一下。
幾十萬斤鐵,而且還要做成一件件農(nóng)具,竟然短短幾天時間就全部做出來了?
以他的認知,只知一斤鐵需要采礦、選礦、冶煉,才能得到一塊粗鐵,最后還得多次錘煉,才能成為器具。
就這一把不到一斤重的鐮刀,一名工匠哪怕有成品的鐵塊,剔除了采礦、選礦、冶煉幾大步驟,也要忙活近半天時間才能打造出來、磨好、擺到貨架上。
二十多年前,西晉朝廷八王之亂前,天下曾有三千萬人口,一年鐵產(chǎn)量加一起也不過就這么多。
“神仙,您那邊的世界,冶煉很容易嗎?”劉紹忍不住詢問道。
不到一斤鐵,且鍛造成刀具,在常建新口中竟然只需要三斤半大米價格就可以交換。
幾十萬斤鐵全部做成器具,短短幾天時間就能給送過來。
而且總花費不過一百一十五萬斤大米價格,折合一斤鐵器不過三到四斤大米價。
如果僅僅是鐵本身,剔除了做成鐵器過程的花費呢?
難道一斤鐵只值一兩斤大米的價格?
面對這個問題,常建新笑了,也沒有隱瞞的意思,說道:
“我這邊算上鋼鐵廠瞞報的產(chǎn)量,平均到每一個人頭上,包括剛出生的嬰兒和百歲老人,每個人每年能產(chǎn)出兩千斤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