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坐在返回皇宮的馬車上,盤算著一待回宮,立刻召見太子,必須要把這個不可能的事,扼殺在萌芽里。
打定主意,稍稍放心。
但皇帝從來都是個操心的命,另一件事又從腦海里竄出來,令朱元璋再次皺起眉頭。
科舉
寄以厚望的大明首開科舉,還沒正式開啟,就已經(jīng)被這個秦楓,連續(xù)潑了好幾盆冷水!
取青壯年,不可行。
狀元,也不代表能做個有作為的好官。
那這科舉,到底還應(yīng)不應(yīng)該搞,應(yīng)該怎么搞?
朱元璋簡直糊涂了!
怎么說呢,都快形成了應(yīng)激反應(yīng),凡是朱元璋覺得正確的,到頭來都免不了一盆冷水的命運。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青年官員是不可靠的。
狀元是不值得期待的。
那么索性不搞科舉算了!
可是朱元璋很快又想到,秦楓心聲里同樣提到,洪武年間重開科舉之后,因為效果極差,朝廷停止科舉,然而十幾年后,發(fā)現(xiàn)不用科舉選出來的人才,更差,于是迫不得已恢復(fù)。
這十幾年的彎路啊!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