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輅吧,有點作為,但也不多,雖然干過內(nèi)閣首輔,但大明戰(zhàn)神復(fù)辟之后,再次被貶,終其一生也就是中規(guī)中矩的一個高官,人生高光時刻并不是因為出色的政績,而還是停留在連中三元的名號上。
至于李什么的那個家伙,只是依稀記得好像是永樂年的,名字都忘了,存在感低得可怕,可能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吧。
其實,不說連中三元這幾頭怪物,就單說狀元,整個大明歷史,有點存在感,做出點成就的狀元,也就那么幾個
明憲宗時期的謝遷,被稱作三大賢相之一,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其實也就那樣。
明武宗時期的楊慎,算是官二代了,要說做官的作為,還不如他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
還有就是嘉靖年間的申時行,最大的成就就是爭國本,算是個聰明的投機(jī)主義者,至于能力和作為,實在談不上,尤其是跟之前的張居正相比,那更是被秒殺了好幾條街。
嗯,能記得的,大概也就這幾位了。其他的狀元,存在感更低,水平更差,除了會考試,其他甚至可以說是一塌糊涂。
基本上,單說大明朝,能稱作名臣的那些人,絕大多數(shù),并不是狀元出身,上天是公平的,太會考試了,別的方面就可能不太行了
行啦!
天都快亮了。
都怪這湯世懋喝酒誤事,讓應(yīng)天府少了個能出成績的學(xué)子,還讓本官加了個班。
秦楓看看天色,搖了搖頭,便停止心里的紛亂聯(lián)想,拍拍驚堂木,宣布退堂,趁著時間還早,或許還能回到府衙后面睡個覺。
既然知府大人都退了堂,簇?fù)碓陂T前的淳化百姓,自然也就漸漸散去。
至于湯世懋這邊,自然有得力的衙役負(fù)責(zé)妥善收拾尸體,并安撫痛失獨子的湯母,雖然難免又是一番哭啼,但聲音在泛起魚肚白的晨曦中,漸漸遠(yuǎn)去,也意味著這個剛剛要嶄露頭角的府試狀元,就此離開,永遠(yuǎn)也不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