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這一年,朱元璋家中數(shù)位親人餓死,把這柄奉天承運,注定來終結元帝國的絕世寶劍,漸漸打磨出耀眼的鋒芒。
科舉倒是恢復了,但其實湯世懋家里比朱元璋強點也很有限,險些餓死的湯世懋,哪還有什么力氣去趕考!
錯過那次,后面其實也還有幾次機會。
因為元帝國盡管風雨飄搖,處處戰(zhàn)火,卻并沒停止科舉,只是因為官場黑暗,眼瞅著大元都快完蛋的官員,哪還有心思去為國選拔賢才,當然是自己撈錢才是第一要務。
在這種環(huán)境下,湯世懋可謂是報國無門,空有一肚子學問,卻屢試不第,可以說是見慣了世態(tài)炎涼,嘗盡了人情冷暖。
直到大明建立。
直到大明皇帝朱元璋,終于重開科舉!
于是,湯世懋來了!
蹉跎半生,懷才不遇,洪武五年的湯世懋,已經(jīng)是五十五歲高齡!
五十五歲,別說不惑,都該知天命了。
上天給湯世懋的命運,好像只讓他做個農民,本分地過完這一生。
實際上,倘若不是秦楓主政應天府,改變了皇帝朱元璋的圣旨,那么五十五歲的湯世懋,縱然學識通天,也沒資格參加科舉,因為不符合朝廷選拔人才的年齡限制。
但是秦楓放寬了年齡,讓湯世懋終于有機會,在大明首次科舉之前的選拔中,以無可爭議的驚人才華,連過兩關,甚至府試中拔得頭籌,被稱作是應天府的狀元!
十載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現(xiàn)在的湯世懋,雖然還沒到“天下知”的地步,但他不止十年的寒窗生涯,在今日終于得到了最好的報答,心中的這份激動,簡直是無以復加!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