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朱元璋和毛驤來得晚,排在后面,一時半會兒倒也看不到他的卷子。
閱卷工作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一張張名落孫山的“不中”被放到一旁,偶爾夾雜著過關(guān)的幸運兒,考場里也時不時響起歡呼聲,甚至有人在過關(guān)后手舞足蹈,興奮得快要暈厥過去。
都能理解,畢竟有范進同志珠玉在前。
哪怕縣試不代表什么,跟范進中的舉人不是一個含金量,但在淳化縣老百姓眼中,秦楓秦大人那可是神一樣的人物,卷子能得到他的認可,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簡直堪比殿試里被皇帝點中了狀元。
值得一提的是,眼瞅著閱卷已經(jīng)過去了三分之一,但目前過關(guān)的約莫十幾張卷子里,只有徐鼎臣的“甲下”最高,其他都是乙等甚至丙等,尤其是一個丙下,看得出來秦大人都猶豫半天,最后還是抬抬手,給算了過關(guān)。
標準太高了!
朱元璋也非常好奇,因為剛才秦楓的心聲中,對于徐鼎臣卷子的評斷大致是:書卷氣濃重,觀點尚稚嫩,欠缺打磨,但立意高遠,前途可期。
觀點稚嫩?
合理啊
人家本來就不到十歲!
朱元璋就有些不解,按照他的想法,這樣年紀幼小卻已經(jīng)飽讀詩書的童生,正是大明朝最需要的人才。
現(xiàn)在才十歲,稍稍假以時日,待十六七歲,十八九歲的時候,豈不是學問和經(jīng)驗都非常成熟,可以為我大明獨當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