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第一道題目,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這是《大學(xué)》里耳熟能詳?shù)木渥?,可謂是含義簡明,方向清晰,就可以作為這次縣試的試金石。
倘若這樣的題目,都茫然不知所云,那么從原則上說,基本上可以判定落榜了,后面簡單掃一眼,如果沒有特別亮眼之處,僅僅幾秒鐘,這張卷子就注定名落孫山。
《大學(xué)》都沒讀過,純純是濫竽充數(shù)來的,縣試是最低一級考試,但篩選出來的人才,將要代表淳化縣參加接下來的府試,無論如何,總不可以是個文盲或是半文盲吧。
還別說,這樣抱著濫竽充數(shù)想法來的,還真不在少數(shù),這也正是在朝廷正式組織的“院試”之前,設(shè)置府試和縣試的意義。
秦楓正襟危坐,手執(zhí)朱筆,一連五張,都是信口胡的卷子,甚至還有白卷
何苦來哉!
秦楓搖搖頭,但也不以為意,后世公務(wù)員都不乏交了一百塊錢走個過場,上午考了下午不來的那種人,何況是古代,更何況是已經(jīng)數(shù)年不開科舉的大明,很多人對自己的學(xué)問沒有認識,還真以為看了幾本話本小說,能寫幾個字,就可以科舉入仕了?
“孫大虎,不中。”
“張千,不中?!?
“吳三六,不中”
不論如何,科舉是嚴肅的,縣試也是嚴肅的,秦楓聲音平穩(wěn),飛快地在一張張試卷上紅筆打叉,然后將卷子放到一旁,同步念出名字,一開始就是一連串的不中,讓縣學(xué)中等待閱卷結(jié)果的氣氛,頓時平添了幾分緊張。
這是縣試,這是科舉??!
混賴過去,是不可能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