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百姓來說,能吃飽肚子,就是盛世。
更何況還有朝廷推行的攤役入畝,以后徭役竟然不再是義務(wù)免費的了,不論是修橋補路還是修建水渠之類,都由當(dāng)?shù)毓俑贫ǔ鲈敿毜臉藴?,參與出力的民夫都能領(lǐng)到一份錢糧,哪怕并不太多,但比之前白白辛苦,那肯定是好了太多。
這個大明朝,真好啊!
這是各地百姓真實的呼聲,并非奏折上故意夸大。
但另外還有一句話,在民間雖然很流行,但那些精明的封疆大吏,可不敢把這話放入奏折里,連暗示都不敢。
這句話是:要是不打仗,那就更好了啊!
每個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桿秤。
初建幾年的大明朝,遠比之前黑暗骯臟的元朝末年,強得太多了。
只可惜這位姓朱的大明皇帝,似乎太愛打仗了,大明江山都沒坐穩(wěn)呢,先開啟了一場北伐,后來又大老遠地跨海去滅了日本。
圖啥?。?
老百姓可不懂什么銀兩平準庫的事情,他們只知道一打仗就要出兵役,那可不止是苦差事,搞不好要丟性命的。
倘若是亂世,人命賤如草,那或許反而不把這當(dāng)回事。
但現(xiàn)在是盛世,家家戶戶都有余糧,別說一兩個兒子,就算七八個也養(yǎng)得起。
誰家的男丁,都不舍得送去戰(zhàn)場上拼命?。?
但是沒辦法,上面要打仗,老百姓哪有抗拒的資格。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