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四十斤?
春秋人都怎么活呀!
太難了!
雖然年齡小,終究是農人家庭,對糧食產量最關心,一聽說那時候的畝產量才只有這點,吳啟行甚至開始替古人擔憂。
“秦漢時期,漢高祖劉邦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加上文帝、光武帝減輕賦稅,糧食產量提高到大約每畝一百斤。”
秦楓自顧自地繼續(xù)說道。
吳啟行往下多背了兩句,找到了這倆朝代。
每畝一百斤了呢,進步挺快!
可是接下來
“隋唐時期,國家重歸統(tǒng)一,歷任君主都重視農業(yè)生產,產量大約是每畝一百五十斤?!?
“宋代,王安石變法,鼓勵墾荒種田,糧食產量大約每畝兩百斤?!?
秦楓說得輕描淡寫,但在這短短的三兩句話中,已經(jīng)在歷史長河中,跨越了接近兩千年的漫長時光!
但糧食產量,只是從幾十斤,提高到了兩百斤而已。
事實上,倘若不是秦楓穿越而來,憑借領先了七百年的技術,推廣灌溉新法,在明朝的糧食畝產量,平均大約也只能達到三百斤左右。
雖然有畝產千斤的歷史記載,但那是特例,不能作為標準。
現(xiàn)在,淳化縣隨便一個農戶,田里的稻谷產量能夠接近七石,也就是達到一千斤左右,這真的是極限了!
除非那個人能提前降世,憑借神農轉世般的強大能力,將糧食畝產量直接提高到三千斤!
這話,秦楓沒說出口,只是在心里想到那個偉岸的身影,高山仰止。
奪少?!
然而在一處不起眼的田埂上,正暗戳戳偷聽心聲的朱元璋,差點被這個數(shù)字一家伙給砸到田里。
三千斤?!
開玩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