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些做臣子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皇帝的命令,把這場不可避免的跨海作戰(zhàn),漂漂亮亮地打下來。
“臣在!!”徐達(dá)深吸一口氣,反而是站起身來,昂首而立,雖然年齡已經(jīng)不輕,卻依然是威風(fēng)凜凜,一派大明軍神的氣魄。
“五萬人,能否蕩平日本全境?”朱元璋看著這位老哥哥,極其認(rèn)真地問道。
其實,聽了剛才劉伯溫的描述,在場的這些百戰(zhàn)悍將,心里大都有了譜。
并非是日本太強,只是颶風(fēng)作祟,導(dǎo)致登陸的士兵數(shù)量銳減,士氣更是低迷,再加上失了地利,這才大敗虧輸。
若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那個孤懸海外的小島,難道還真能有什么軍事天才?
“陛下,蕩平日本,何須五萬?”徐達(dá)挺胸傲立,正色道:“臣親自率領(lǐng)三萬精銳,若不能拿下日本島,愿提頭來見陛下!”
哈哈,好!
朱元璋心中暢快,看著這位始終跟自己站在一邊的老哥哥,知道這回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支持自己,哪怕那個決定,他也不知道為了什么。
軍令狀,未必是真,只是表達(dá)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和態(tài)度。
有了這份氣勢,也就夠了!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惜重金,打造最好的艦船,把五萬最精銳的明軍士兵,平安送到日本本土,絕不能跟元軍一樣,看似人數(shù)眾多,卻將大部分人都葬身大海,不但最后作戰(zhàn)的軍隊所剩無幾,更重要的是士氣遭到沉重打擊,還怎么打仗。
朱元璋深知,士氣是極為重要的東西。
士氣高昂的兩萬人,甚至能輕松吃掉士氣低迷的十萬之眾!
這樣以少勝多的例子,在歷史上絕不罕見。
比如說
呃!
朱元璋忽地想到剛剛聽說的土木堡之戰(zhàn)。
晦氣!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