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多少人抬起頭來,望著那座天地洪爐從隱去的符線輪廓中凝聚成形,散發(fā)出無窮光耀,因其巍峨之姿而心生震撼,誤以為是上蒼降下災劫或賜福,口中念誦著祈禱的經(jīng)文,俯身下拜。
只見天地洪爐的爐壁之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陣紋,既有太陽真火幻化出的離火朱雀,又有太陰真水幻化而成的坎水玄武,太陽氣場膨脹、太陰氣場內縮,兩者相抵,自然維系著水火相濟的爐壁。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力量,在洪爐之內竟奇妙地和諧共存,共同維系著這一方煉獄的運轉,甚至相互交纏、融合,衍生出了更加玄奧的符印,不僅彰顯著無盡的熾熱,亦透露出一絲深邃的寒意。
這些符印與天上的星辰遙相呼應,隨著趙青捏動法訣的手指,一一亮起,如同被點燃的星圖,將星辰元氣隔空接引而下,化作一束束丈許粗細的流光,紛紛投入洪爐之內。
與此同時,在更高處的外層天,更有一條璀璨奪目的天河若隱若現(xiàn),河水呈現(xiàn)出瑰麗的火紅色,宛如烈焰在虛空中熊熊燃燒,湍急奔涌,激蕩不息,伴著電閃雷鳴,亦是向著洪爐不斷流淌匯入。
天地洪爐現(xiàn),神火煉蒼穹!
這一幕的壯觀程度,簡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哪怕是見慣了修行者種種神通的郢都民眾,此刻也不禁為之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趙青立于洪爐之下,神色淡然,她的身影在洪爐的映襯下顯得如此渺小,然而她所散發(fā)出的氣場卻讓人無法忽視,漫天元氣如水,她就像是化作了水中的游魚,能夠隨著水流去往任何地方,毫無阻礙。
隨著洪爐的運轉,就連天空都仿佛要被其焚穿、煉塌,郢都各工坊火災中焚燒生成的鉛、汞、錫、銀等金屬蒸氣,含硫、磷的毒霧,以及銅、鐵、磁晶等粉塵,紛紛涌入爐內,全都被一點點地煉化、提純。
這些原本混雜在一起的物質,在趙青精妙絕倫的操控下,開始逐漸分離、重組,變得溫順而純凈起來,當爐壁變得透明之際,能夠清晰地看到其中有一枚枚拇指大小的金色丹藥正在凝聚成形。
這個過程似乎持續(xù)了千年萬年,又宛若只在一瞬之間,終于,當最后一縷雜質被太陽真火與太陰真水剔除,爐內的元氣波動也達到了巔峰。
“開爐!”趙青輕喝一聲,雙手捏出一個繁復的收丹法訣。
爐口瞬間倒轉,一股沛然莫御的吸力從外生出,將成千上萬枚熠熠生輝的金石之丹盡數(shù)牽引而出,它們在空中劃過一道道金色的弧線,宛如一場盛大的金雨,絢爛至極。
這些金丹的性質,類似于當初她“喂”給神兵利器,可增加其鋒銳堅韌與靈性的“五石丹”,卻又有幾分不同,多出了某種難的靈性與生命氣息,像是“活”了過來。
數(shù)以千計涉及到縱火大案的修行者,在短時間內被殺死,魂飛魄散,陰氣死氣彌漫,培養(yǎng)出了一批魔種雛形,并與汞金煞氣融為一體。
接著又被趙青參考龍族煉金術中的精神重鑄之法,煉入了大量先被殺死而后重生的“再生金屬”中,禁錮形成了近乎于活靈般的存在。
這些液態(tài)的“再生金屬”中流淌著濃郁的精神元素,形成了繁復的高階煉金回路,將外來的煉金術與傳統(tǒng)煉制符器之法合而為一,塑造出了一大批具備簡單智能、可自行吸聚元氣的“金人”。
根據(jù)她近期的研究成果,像孤山劍宗的那些強大之極的地煞金人、元辰金人,應該正是采用了相似的煉制之法,至少外殼是由汞金之氣凝聚而成,故而可以變幻自若,重組修復。
而趙青此刻所煉的“金人”,雖然在等階上遠遠不及,但原理卻沒什么大的區(qū)別。
表面看似只是顆小巧的金丹,實則卻只是“液態(tài)智能機器人”的初始形態(tài),內蘊磁性,可以自行調控溫度,在液固態(tài)之間切換、變形。
丹成之際,漫天金雨墜落,一部分向著城西的一家工坊附近的河面而去,一部分飛去了幾家權貴宅院的區(qū)域,另有一部分則在她的揮手招攝之下,紛紛飄落在了趙青的身邊,很快就堆積成了一座小山。
隨意接過了一顆金丹,感受著其中奇異的氣息,姬天雪也是心中一驚,不禁向著丹內注入了幾縷真元,而后念頭微動,便讓此丹變化成了一柄金中泛銀的小劍,懸浮在了半空中,閃爍著微光。
“丹汞劍?撒豆成兵?”見到了如此新奇的煉器手段,他自然而然心神沉浸于其中,很快聯(lián)想到了一些相關的古時秘術。
前者,是幽王朝之時,煉丹方士無意中領悟的修行手段,以重汞煉丹汞,納于體內煉為劍,介于本命和非本命,無形與有形之間,屬于一種可以在五境神念之前就模擬出飛劍變化,甚至本命飛劍性質的秘法。
幽王朝煉丹方士都匯集于皇宮之中,所以這種修行手段并不外傳,幽朝亡后便已失傳,且在當時也是屬于對修行者身體不利的偏門修行手段,所以只在極少數(shù)的古典上有相關的記載。
后者則是近乎神話故事般的傳說,不過細究其可能的原理,應該是利用了一些能夠承載一些修行者本命元氣的特殊豆子,將其煉作了存儲真元的法器,用于對敵,或是布置陣法。
然而這兩種秘術,無論是哪一種,都早已失傳多年,只是修行歷史上的短暫閃光,即便是那些傳承悠久的宗門世家,也僅有只片語的記載,更別說將其復原出來了。
可趙青此刻所施展的手段,卻有如將這兩種秘術融為了一體,而且加以了極大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這些金丹不僅能夠承載真元,更能根據(jù)主人的心意變化成各種形態(tài),其靈活性遠非單獨的丹汞劍與撒豆成兵所能比擬。
在試用過后,姬天雪基本上可以肯定,此類金丹化作的飛劍,只需四境融元就可御使自如,控劍于百步之內,若是服下了金丹,忍著苦痛將其煉入體內經(jīng)脈,或許連三境上品都可嘗試著運用而出。
飛劍之術的變化與迅疾,在五境之前,遠非絕大多數(shù)常規(guī)劍招可以對抗,因而修成了此類毒性極低、新式丹汞劍的三四境修行者,便有了越階而戰(zhàn)的潛力。
除了少數(shù)天生病弱體虛,臟腑、經(jīng)絡有問題者外,但凡有修行資質、即可感知到天地元氣存在的人,修行個二三十年,基本上都能邁入三境真元。
熬到了年老之時,絕大多數(shù)都可以達到三境巔峰,且有小半最終能破入四境,至于天賦過人之輩,更是可以提前許多。
所以那些軍隊之中的修行者,主流便是三境真元與四境融元,五境神念則屬于中層的都尉、校尉,六境本命已是將領或供奉的級別,至于更往上的七境宗師,無一不是坐鎮(zhèn)一方、名揚數(shù)朝的大將。
因而,這種能夠讓三四境修行者擁有飛劍之術的金丹,對于大楚軍方而,意義簡直堪稱是劃時代級別的,足以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出大批量的精銳之士,甚至改變低階修行者之間的戰(zhàn)爭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