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音剛落,一個年紀大的大臣就站出來反對。
“攝政王這話不對!北疆剛歸附,老百姓心思還沒穩(wěn)定,應該用咱們中原的禮教去教化他們,派那些品行端正的文官過去,慢慢治理,這才是好辦法!再說,武將都粗野得很,怎么能讓他們負責管理百姓?這是要招來動亂的!”
另一個官員也跟著附和道:
“對??!而且攝政王推薦的人選,大多是詠林河手下的人,或者是北疆以前的官吏,恐怕有拉幫結(jié)派的嫌疑,臣覺得,這事得從長計議!”
這些話聽著冠冕堂皇,其實每一句都針對王睿。
別看你現(xiàn)在是攝政王,本質(zhì)上就是個太監(jiān),在老子面前擺什么架子?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不少官員臉上露出贊同的神色,顯然對王睿以太監(jiān)身份掌權(quán)心里不服,更對他打破常規(guī)的用人辦法十分不滿。
王睿臉上沒什么表情,他掃了一眼那幾個反對的官員,又瞥見站在武將隊伍前面的韓子道,對方也正看著他,兩人眼神一對,心里都明白了。
“哦?照幾位大人的意思,非得等北疆再發(fā)生叛亂,或者派去的文官被瓦真的遺民趕回來,才算穩(wěn)妥?非得死抱著文武有別的規(guī)矩,眼睜睜錯過好時機,才叫合乎情理?”
他往前邁了一步,指著最先說話的老臣說道:
“本王在北疆浴血奮戰(zhàn),親眼見過什么是穩(wěn)定,什么是動亂!特殊時期,就得用特殊的辦法!用人只看能不能勝任,哪能死守著老規(guī)矩不放?”
“攝政王!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制度!怎么能因為你一個人的想法就廢除?”
那老臣梗著脖子,一點也不退讓。
“祖宗的制度?祖宗的制度告訴你該怎么取下瓦真大汗的人頭嗎?祖宗的制度保住北疆的平安了嗎?現(xiàn)在北方已經(jīng)平定,就得看重實際效果!你們在這里說空話耽誤國事,對得起前線拼死打仗的將士嗎?”
他不再和對方糾結(jié)細節(jié),轉(zhuǎn)而看向珠簾后面的甄莞。
“太后娘娘,北疆的事很緊急,關(guān)系到國家的安穩(wěn)。臣已經(jīng)決定了,推薦的人選都是經(jīng)過仔細考慮的,他們忠于朝廷,能力出眾。如果墨守成規(guī)、拖延不決,恐怕會出變故。請娘娘定奪!”
珠簾后面,甄莞淡淡地說道:
“攝政王說的是為國家著想的穩(wěn)妥辦法。北疆的事,就按攝政王的奏請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寫奏章上來,不準再在朝堂上無故爭論?!?
“太后圣明!”
那幾個官員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還想再爭辯,卻見甄莞已經(jīng)起身離開了,只能不甘心地閉上嘴。
退朝后,王睿沒回王府,直接去了韓子道的值房。
“韓大人,今天朝堂上,那幾位好像對本王意見很大啊?!?
王睿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
韓子道立刻明白過來,低聲說道:
“王爺英明。那幾個人,平時總以清流自居,迂腐得很,而且和之前那些不安分的皇室成員走得很近。下官這里,正好有一些關(guān)于他們收地方官員的好處,縱容家里子弟霸占百姓田地的傳聞,正打算核實呢?!?
王睿放下茶杯,眼里閃過一絲寒光。
“既然他們違反了法度,自然要嚴格查處,絕不姑息。韓大人,你是刑部尚書,該怎么做,不用本王教你了吧?”
“下官明白!一定查得清清楚楚,絕不放過一個!”
三天后,那幾個在朝堂上跳得最厲害的官員,就被刑部的衙役從家里帶走了。
罪名是貪污受賄、拉幫結(jié)派。
證據(jù)確鑿,速度快得讓人吃驚。
這事一出,朝廷里外都被驚動了。
所有人都明白,這是攝政王在樹立威信。
手段狠辣,一點情面都不留。
原本那些還在觀望,或者心里不服的官員,頓時嚇得不敢說話了。
他們終于清楚地認識到,這位以太監(jiān)身份上位的攝政王,不僅深得太后信任,手段更是果斷老練,絕對不是好惹的。
一時間,朝堂上再敢公開和王睿唱反調(diào)的聲音,果然少了很多。
攝政王的權(quán)威,就在這種無聲的震懾中,初步建立了起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