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倒霉的大外甥,趙滋也難得露出一點笑意,道:“這臭小子,被嚇一嚇才說了實話,原來他早就盯上了邦媛身邊的女官寇氏,朕本想著她乃宦官養(yǎng)女,李唐血親,怕二姊不答應,誰知昨日嬢嬢一提,她忙不迭就要去提親?!?
寇神寶父女雖然一個在河西一個在河北,但寇家也是有嫡親長輩的。
舜華想起,也是一笑,道:“十八郎(孝孫排行),其實之前比邦媛小幾個月,人都說他肖似爹爹,姐姐姐夫因此也格外寵愛他。早在潛底的時候,他就無法無天的,要不然二姐也不能狠心把他送去河北,他是個明白人,早就知道自己一旦撒手,時間的富貴是守不住的,還不如給他娶個厲害的媳婦兒。只不過李參軍也過于厲害了,孝孫過去等同入贅,二姐自然是不愿意的。聽說這次邦媛開貢舉,那寇女史竟然是頭名,鬧得好多鄉(xiāng)里的舉子不服。陳堯咨資歷壓不過,王相公(王旦)就做主,打開試卷糊名,張貼出來。眾人議論三日,雖說文無第一,但也終究相信了這次科舉并無舞弊之實。有這等經(jīng)歷和身份,二姐還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宋太后還笑道:“泱泱,你有這個心思就該早點跟我說。邦媛可是一早就給我寫了信,說他培養(yǎng)女官,可不是為了讓其提升名聲嫁人的,既然考了頭名,她就做主任一放通判,總理地方,3年之內(nèi),你是不要多想了?!?
不得不說,邦媛想的還挺對,這次考取功明的女子其實不多,因為本次一共才錄取26人。女子榜上者只有5人,除了寇潔清這種天資秉異,又靠著它可以讀書學習的,都是現(xiàn)任官員的女兒和當?shù)卮笞宓墓媚铩?
除了兩位寇女士表示堅決不嫁人,要跟著代王共創(chuàng)河北大業(yè)。其他的人不免都受到一些影響,因她們發(fā)現(xiàn)好像科舉之前壓力重重,但真中了榜之后,求娶的人反而增加了,好像夫婿的人選質(zhì)量也變得上乘起來。
那是肯定的呀,宋代榜下捉婿就是靠的潛力股,但相反來說,有底蘊的人家哪個不愿意娶個讀書明理的主母回來?將來教育下一代也好呀。
還是邦媛那個中心思想,我這有不是鍍金的,你來就是默認要那準備要做官的。當然也不是不讓你嫁人,沒考中的我不管,但凡榜上有名的,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一律任職三年再考慮婚嫁。
對此本科主考陳堯咨只能表示,大王英明果然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這一條居然是硬性規(guī)定你參加考試之前必須簽字,因此還成功勸退了不少世家女子,他覺得可惜來著,但現(xiàn)在看來,大王您真是明見萬里。
文試的結果邦媛也是滿意的,在這個識字率為1/10的時代,女子的文盲率更是不用統(tǒng)計就知道高的嚇人。能選拔出來幾個得用的助手,她已經(jīng)燒高香了。除了潔清和寇沅芷這種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價值觀的直接放外任,其他的更多的充任王府女史,這也是為什么王旦也同意侄孫女來參加考試的原因。就算三年之內(nèi)不得婚嫁,但是在王府呆上幾年,只要大宋將來回歸,那就是榮耀和前程都有了。自己獨立門戶都可以,更不用說嫁人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