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yè)原名貴重,麟州新秦人。后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從少年時就出仕后漢。為了說清楚這里面的從屬關系,有必要補充一下。
后漢太祖劉知遠也算亂世梟雄。在當時,后晉滅亡,遼主耶律德光進中原大肆燒殺時,還能逐步收復失地建立了政權,可謂軍閥中的天花板了。
但是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他的兒子后漢隱帝,那就是一個難以描述的存在了,總之他因為不滿他爹給他留下的輔政大臣。趁著大將郭威領兵出戰(zhàn)士。把人家滿門送上了西天,連孩子都沒放過。
你說就五代亂世這個局面,忠心壓根兒就不值幾塊錢,何況君王如此不義。郭威要是不造反。那簡直都對不起死去的家人。但是等他拿下開封后,漢隱帝自盡。畢竟劉知遠余威仍在,其弟河東節(jié)度使、太原尹劉崇據(jù)山河以圖斷郭威后路。那時楊弘信作為本地大豪已經投靠劉崇了。
但郭威何許人也,當即表示自己只為報仇,要請徐州節(jié)度使劉赟入京,表示要立其為皇帝。劉赟正是劉崇的兒子。劉崇本欲舉兵南下,聞訊喜而罷兵。
事實證明,劉崇的腦子不是多好使。這個年頭,皇帝輪流轉,諸葛武侯那是出現(xiàn)在夢里的,居然還有人信這種鬼話。果然,等郭威理順了朝堂,郭威在澶州軍變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后周,劉赟則被降為湘陰公。后來更是死的不明不白。
于是劉崇也針鋒相對建立北漢,并與契丹約為叔侄以自保。
所以說,楊氏父子其實效忠的一直是劉氏政權。楊業(yè)少年勇武,參軍后一路被拔擢,作戰(zhàn)勇敢有“無敵”之名。
他雖然并不喜歡讀書,卻是難得有眼光之人。從宋太祖第一次親征北漢之后。就明白僅以河東之地,國力弱小,縱然西北民風悍勇,終不能抵抗大一統(tǒng)之勢。曾經勸說當時的皇帝劉繼元投降,但遭到拒絕。
太平興國四年,三次遭受宋軍征伐的北漢終于抵抗不住。出城投降,楊業(yè)自然也成了宋將。
趙炅早就聽哥哥趙匡胤說過楊業(yè)的神勇。得此猛將后先是提拔為左領軍衛(wèi)大將軍、鄭州防御使。
次年,遼景宗耶律賢親征宋朝,楊業(yè)帶兵在雁門關之戰(zhàn)大破遼軍,殺遼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威震一方,遂以功遷云州觀察使。
要說趙炅對楊業(yè)確實不薄,就比如說聽聞他孩子多,就在寸土寸金的天波門賜下宅邸。
當然,這也是因為趙炅缺乏對于將領的掌控度。楊業(yè)這個在大宋毫無根基的人,又有能力,自然成為了他著力培養(yǎng)的對象。
但是楊業(yè)自家知道自家事,降將的身份從來都是尷尬的,只能靠作戰(zhàn)勇猛來證明自己。而現(xiàn)在,皇帝讓他的女兒進宮伴讀。明顯是需要他用另一種方式表忠心。
當天,永國公主大殿訴冤的時候他看到了,因為妻子的關系,他從來不敢小看任何女人。以他看來,此女若能長成必然不凡,所以能看出來趙炅對于這個侄女的忌憚,放在宮里還不保險,得挑一個心腹大臣的女兒伴讀。
正好聽說楊業(yè)有個小女武力驚人,名義上是說兩個孩子都喜好武學,肯定有共同語。但實際上不就是希望楊淮橘能壓制趙邦媛嗎?脾氣不好也不要緊,反正公主要是和自己的伴讀吵起來,鬧起來,甚至打起來。總歸會受到先生的責罰,而且傳出去也是開寶皇后沒有教育好。怪不得他這個叔叔要管呢
趙炅自覺的考慮非常完美。唯獨沒有考慮楊業(yè)的女兒,會一起跟著受損,不僅是名聲,甚至還有生命安全。
想到這里,楊業(yè)拉著妻子的手,道:“此事已經無可轉圜,八妹調皮,去宮里學學規(guī)矩也好。我相信南宮的開寶皇后比你我還急,說不定待不了幾天也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