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弟弟沈翊禮以及榮國公府的小公子虞衡,二人皆已通過層層選拔,獲得了參加此次會試的資格。兩家自是寄予厚望。
夜色漸深,養(yǎng)心殿內卻依舊燈火通明。因科舉在即,各地呈上的優(yōu)秀策論,模擬試卷需最終由皇帝欽定前十排名,以為天下學子示范文體。蕭景宸便將一部分卷子帶回,與茯苓一同批閱探討。
案上奏折與試卷堆積如山,茯苓端坐于案前,手持朱筆,神情專注地審閱著一份份試卷。她博覽群書,才思敏捷,看文章眼光極為毒辣,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優(yōu)劣。
蕭景宸則在一旁,挽起袖口,親自為她磨墨。他并不覺得這有何不妥,反而極其享受這與妻子燈下共讀、如同尋常夫妻般的時光。
茯苓看到精妙之處,便會用朱筆細細圈點,遞到蕭景宸面前,與他分享:“看這篇,論漕運利弊,條理清晰,見解獨到,數據也詳實,難得的是還有幾分恤民之心。”
蕭景宸接過細看,亦是點頭稱贊:“確是好文章,此人若殿試不失手,當在三甲之列。”
批閱良久,茯苓放下朱筆,望著眼前的錦繡文章,忽然輕輕嘆了口氣,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側頭對蕭景宸說:
“瞧瞧這些文章,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惜了我這一肚子學問,蕭景宸,你說我若是男兒身,能正大光明地去參加科考,定給你考個女狀元回來,就擺在你這金鑾殿上,讓你天天看著,豈不風光?”
她眼眸亮晶晶的,帶著幾分狡黠和傲氣。
蕭景宸聞,磨墨的手微微一頓,抬眸看向她。他聽到茯苓那半是玩笑半是遺憾的“女狀元”之語,并未立刻接話,而是真的凝神思索了片刻,仿佛在認真構想那般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