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八月廿十。
新政詔令頒布兩月有余,江南的秋意已悄然浸透杭州城。
整個江南地區(qū),正因這場席卷而來的變革,陷入了大范圍的動蕩與不安之中。
錢謙益等一眾士紳被緝捕下獄的消息并沒有壓下江南洶洶的局勢。
反而是使得江南一眾的士紳抵抗越發(fā)的劇烈。
不少的官員上書痛斥著錦衣衛(wèi)的惡行。
兩月之間,江南各府縣的士子學(xué)生紛紛聯(lián)名上書。
他們聚集在府學(xué)明倫堂前,或肅立在官衙照壁之下,慷慨陳詞,痛斥科舉新政背棄圣人教誨。
有人捶胸頓足,有人淚灑衣襟,聲聲都在懇請朝廷收回成命。
錦衣衛(wèi)的橫行,靖南軍的強硬,都在其悠悠之口之中不斷的被扭曲。
地方的官吏在明面之上確實沒有抵抗新政,但是卻暗中消極怠政,使得新政的推行舉步維艱。
士紳免稅的特權(quán)被廢除,那些原先通過投獻,詭寄,得以規(guī)避重稅的百姓們?nèi)诵幕袒獭?
如今這條路被斷絕,雖說明朝正稅不高,但若算上歷年加派的苛捐雜稅,失去庇護的百姓難免憂心忡忡。
盡管朝廷明令廢除一切雜稅,可這些冠冕堂皇的承諾,在百姓聽來終究缺乏分量。
市井巷陌間,謠如野草般滋生蔓延,更是讓這樣的情緒不斷的生長,在有心人暗中挑撥之下,越發(fā)的難以控制。
各府縣幾乎都爆發(fā)了大小沖突,前去丈量田畝的官吏與地方的鄉(xiāng)民之間糾纏不清,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有官吏被打得頭破血流,也有鄉(xiāng)民在混亂中受傷。最嚴重時,甚至鬧出了人命。
官府緝捕鬧事者后,往往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聚集。
百姓扶老攜幼跪在府衙前鳴冤,也有人手持農(nóng)具與官差對峙。
地方官吏表面上恭順接旨,暗地里卻以拖延應(yīng)對。
該清丈的田畝遲遲不動,該核實的戶籍一拖再拖。
都在說著推行新政其中的困難,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地方的鄉(xiāng)民抗法,他們實在是沒有辦法。
被打傷的官吏們,上書辭官請求歸鄉(xiāng),聲稱再在位上,恐家門不寧。
原本要推行的新政就這樣,在文牘往來中漸漸停滯,在無聲的抵制中寸步難行。
官府與百姓之間的矛盾,甚至已經(jīng)快要到了不可調(diào)和的地步。
秋雨依舊綿綿不絕,整個江南仿佛被罩在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中。
那些在暗處涌動的不安,正在不斷的匯聚成越發(fā)洶涌的洪流。
此刻的杭州城內(nèi),街巷空無一人,坊市寂靜無聲。
雖然已近辰時,但是整座城池卻仍然處于異樣的沉寂之中。
四處城門緊閉,每處要道都站滿了手持長槍的靖南軍士兵。
就在昨夜子時,靖南軍平南鎮(zhèn)兩營兵馬突然入城,以迅雷之勢接管了所有衙門,封鎖了各處坊市。
此刻的杭州城,不聞往日的人聲鼎沸,喧嘩熙攘,唯剩淅淅瀝瀝的雨聲和軍士巡邏的腳步聲在空曠的街巷間回蕩。
鉛灰色的天空低垂,綿綿秋雨無聲浸潤著青石板街巷,在杭州城錦衣衛(wèi)千戶所的衙門前積起一洼洼淺水。
明鏡般的淺水倒映著森嚴的門樓,也映出一名名按刀著甲的錦衣衛(wèi)緹騎。
錦衣衛(wèi)千戶所正院,一眾身著赤色戎裝,外罩魚鱗罩甲,按著雁翎刀的錦衣衛(wèi)緹騎,靜靜的佇立在院落的四處。
綿綿的細雨順著黑漆的笠盔順著盔檐滴落,在青石地面上洇開深色水痕。
雖是人影幢幢,整個院落卻靜得能聽見雨絲敲打笠盔的細響。
正廳方向傳來靴底踏過地磚的聲響。
百余名緹騎齊刷刷抬頭,無數(shù)道銳利如鷹隼的目光刺向那扇緊閉的檀木廳門。
“吱呀——”
沉重的廳門自內(nèi)緩緩開啟,十余名身著銀白錦繡袍、外罩魚鱗細甲的身影魚貫而出。
這些百戶官分列階前,手按刀柄肅然而立,銀白錦袍在陰翳天光下泛著冷冽寒芒。
緊接著,四名身著朱紅織金袍、頂盔貫甲的千戶邁過門檻,按刀分侍廳門兩側(cè)。
他們鐵盔上的紅纓被秋風拂動,紅纓笠盔之下遮掩下的目光如刀鋒般掃過院中眾人,壓下了所有的聲響。
迎著眾人的目光,趙懷良的魁梧的身形緩緩踏出了正廳。
織金的麒麟服在昏暗天光下流轉(zhuǎn)著暗啞的金芒。
趙懷良右手挎在腰間的玉帶之上,左手輕按著腰間雁翎刀的刀柄,如山岳般屹立在廳門前,將門后的世界徹底隔絕。
秋風漸濃,卷起了千戶所內(nèi)豎立的旌旗,獵獵的響動聲在沉寂的錦衣衛(wèi)千戶所衙署之中,顯得是那般的清晰。
趙懷良沒有動作,也沒有語,只是將目光投往院落的最后方,那道緊閉的千戶所的大門。
秋雨淅淅,綿延瀝瀝。
天光昏暗,陰云密布,
時間在雨滴敲擊盔甲的聲響中緩慢流逝。
直到刻漏房代表著辰時已至的鐘聲響起之時。
那道一直以來緊閉著千戶所大門,隨著無數(shù)戰(zhàn)馬的嘶鳴之聲驟然開啟。
無數(shù)赤色的旌旗在凜冽的秋風之中翻騰怒涌,無數(shù)頭戴尖頂明盔,身著鐵甲,按佩著雁翎刀的甲兵填滿了門外長街,森嚴的陣列遮蔽了所有人的視線。
唐世平端坐于黑色戰(zhàn)馬之上,山紋明甲在陰雨中泛著冷光。
他平靜的目光越過洞開的大門,與趙懷良冷峻的視線在空中相遇。
目光交錯之間,兩人皆是輕輕點頭,萬千的語皆在一瞬之間道盡。
趙懷良微微垂首,目視著院落之中的一眾錦衣衛(wèi)的緹騎,聲音寒若冰泉。
“新政推行,誠為天下萬民之計。”
“變法革新,關(guān)乎國家社稷之安危?!?
“然朝野上下,宵小之輩各懷私心,士紳之流茍且營私,為門戶私計而罔顧國事,蠅營狗茍之輩,竟敢違逆天命!”
趙懷良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眸中令人心悸的殺意翻卷起伏。
“奉圣喻!”
“即日起,凡阻撓新政者,以謀逆論處,凡煽動民變者,立斬不赦!”
“駕貼已發(fā)至各處,諸旗按貼索驥,一應(yīng)人等盡皆緝捕,若遇抵抗以謀逆之罪論處,連坐三族!”
“特賜——”
“先斬后奏之權(quán)!”
“虎!”
千戶所內(nèi),一眾錦衣衛(wèi)緹騎皆是垂首應(yīng)命。
千戶所外,一眾靖南軍甲兵皆是昂首持兵。
無數(shù)明盔執(zhí)下,目光灼如烈火!
馬嘶聲起,頃刻之間,偌大的錦衣衛(wèi)千戶所已是沸反盈天。
無數(shù)身著赤衣罩甲的錦衣衛(wèi)緹騎宛若決堤的洪流一般洶涌而出。
戰(zhàn)馬鐵蹄叩擊在青石的街面之上,震得兩旁屋舍窗欞作響。
數(shù)以千計的靖南軍甲兵高舉著旌旗,驅(qū)馬奔馳在杭州城的街頭巷尾。
一道道赤色的洪流翻涌,伴隨著重新開啟的杭州城城門,向著四面八方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