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世仁的師父桓溫有個老相識叫孟公。這孟公身患重病,將不久于人世,可他膝下還有一雙兒女,怕自己離世后無人照料他們,所以在臨終前寫了一封信給桓溫,讓他幫忙照料這對兒女。
桓溫與孟公交情頗深,且又是老友的臨終囑托,自是十分上心,因崆峒派內(nèi)事務(wù)繁忙,脫不開身,便讓愛徒卜世仁親去孟公那里走一趟。
等卜世仁趕到那里時,孟公早已過世了。卜世仁幫著料理完后事,便帶孟公那對兒女往崆峒山來。
也是命中該當(dāng)如此,卜世仁帶那對兒女回山的路上,偏偏遇上了出寺“打獵”的慧聰。那時慧聰還不認得卜世仁,見他們?nèi)舜┑煤?,又大包小包的挎著,定有不少財富,又那孟公的女兒生得好看,動了歪心思,便帶著一幫人將他們給截住了。
孟公那兒子身上帶著傳家寶貝,不甘心被賊人劫走,奮力沖殺,結(jié)果被假僧們當(dāng)場給殺了。至于孟公那女兒,自是被帶到了寺中,成了慧聰?shù)慕L。孟公那女兒本就因父親的死傷心,如今兄弟又死了,自己又失了身,一時想不開,稱慧聰不注意直接懸梁自盡了。
那時候慧聰本打算將卜世仁就地殺掉,因內(nèi)中有個好男風(fēng)的假僧見卜世仁英俊風(fēng)流,頗有幾分姿色,便留下了他一條性命,將條繩索把他捆了,帶回寺中日日享用。
后來鬼王到寺里察看,見到了卜世仁,認出他是崆峒五老之首桓溫的弟子。因他這伽相寺與他們崆峒派都依附于崆峒山脈,離得并不遠,鬼王不愿與崆峒五老結(jié)上梁子,也有意通過卜世仁從崆峒派那里撈些好處,便把卜世仁給放了,并當(dāng)著他的面,當(dāng)場把那好男風(fēng)的弟子以極其殘忍的方式處決了。
卜世仁因惱恨慧聰主使此事,不但把孟公那雙兒女害了,自己回去沒法交代,又平白受了那假僧的侮辱,心中咽不下這口氣,便想讓鬼王將慧聰一并處死。鬼王因慧聰辦事得力,不忍殺他,便給了卜世仁許多好處,又為兩人說合,卜世仁見鬼王有意袒護慧聰,也就暫時把這口氣壓下了。
因為從鬼王那里得了不少封口費,卜世仁回到師父那里,不能明說孟公兒女的死因,只說回山的路上遭遇強匪圍攻,自己武功不濟,沒能保住他們,結(jié)果雙雙遇害了。
桓溫痛失老友,連老友臨終遺都沒能履行,心中又怒又愧,自然便將一腔怒火都發(fā)到了卜世仁身上。
卜世仁知道師父與孟公關(guān)系匪淺,早已做好了受罰的思想準備,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向只用語訓(xùn)徒的師父,竟因這件事對他大打出手,打得他一個月沒下來床。
自那以后,卜世仁更加記恨慧聰了,只是礙于鬼王的面,不好明著與慧聰怎樣,但內(nèi)心里無一日不盼著慧聰慘死,方解心頭之恨。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