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彈劾
春寒料峭間,京師皇城積雪消融,露出了宏偉的宮脊。楊嗣昌站在皇極門的東直房外,他將雙手攏在一起,輕輕跺了跺腳。
過去幾日的升溫過后,這幾日氣溫又有些下降,午前還是有些寒冷。
幾名宦官在直房外候用,楊嗣昌往前面看了看,叫過面前一個宦官道,“還有哪位閣老來了?”
那宦官低聲道,“回楊老先生話,薛老先生已到了些時候,進去時帶著奏本,怕是還在批閱?!?
楊嗣昌微微點頭,那宦官又退了下去,楊嗣昌在原地沉思了片刻,但并沒有去薛國觀的直房。
“大人,孫傳庭和劉中堂的奏本昨日午后到的,一是為永定河大捷奏功,二則請將劉光祚的軍前正法改為戴罪立功,朝中無其他大事,今日召對多半只是因此,內(nèi)閣中只召見了大人和薛老先生,不知為何,皇上最近頻頻召對薛老先生?!?
楊嗣昌轉(zhuǎn)頭看了看,身邊這人是兵部職方司郎中沈迅,這人辦事很周到,對兵部事情熟悉,楊嗣昌現(xiàn)在實際上并不是正職的兵部尚書,他是以內(nèi)閣大學士管兵部事,日常在文淵閣辦公,兵部就沒有坐堂尚書,沈迅雖然只是職方司郎中,但因為是楊嗣昌心腹,兵部衙門里面很多事宜都是他在處理,包括一些不送內(nèi)閣的普通塘報,所以他掌握的前線信息更全面,今日議題主要是關于永定河戰(zhàn)事,楊嗣昌便帶著他一起去奏對,到了這里才知道薛國觀也在。
“自然是因為薛老先生用心國事,召對多種機宜,自然入了圣心?!?
楊嗣昌平淡的說罷,低頭看向東直房外的地板,雖然口中如此說,但他和沈迅都知道,薛國觀最近頗得圣意,之前皇帝讓溫體仁歸鄉(xiāng),但前面那么多閣臣里面,皇帝實際上對溫體仁是比較滿意的,隨即就讓溫系的薛國觀入閣,就像是對溫體仁的替代一樣。
薛國觀也是孤臣的人設,尤其跟東林關系惡劣,但在皇帝這里,這并不算缺點,甚至是個優(yōu)點。
劉宇亮這個首輔如今風雨飄搖,薛國觀的地位水漲船高,如果劉宇亮撐不過這一關,薛國觀就是最有機會當首輔的人。朝中已經(jīng)有這樣的共識,楊嗣昌雖然也是閣臣,但這次清軍入寇將北直隸和山東兩省荼毒慘烈,他作為管兵部的閣臣,現(xiàn)在要考慮的如何減小罪責,是完全沒資格競爭首輔的。
在面對薛國觀這個內(nèi)閣同僚的時候,楊嗣昌也會加倍小心,把他當做未來的首輔對待。
“今日奏對若是這兩件事,其實也可以算一件事,劉中堂彈劾劉光祚,朝中傳遞命令之后,正巧來了永定河大捷,劉中堂扭頭又跟孫傳庭一起求情,要求不要將劉光祚正法,而且自作主張將劉光祚關在武清縣牢,如此作為,不知置朝廷于何處?”沈迅低聲道,“昨日有消息說,有科道上本彈劾劉中堂,皇上讓薛老先生票擬這一本,現(xiàn)下還不知薛老先生的實在意思,就怕那永定河議功不會太容易?!?
楊嗣昌皺皺眉頭,“皇上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你是覺得永定河這奏功,會因為劉中堂生出枝節(jié)?”
“永定河大捷,劉中堂雖是視師,但這運籌之功少不了他,此時再拿劉中堂做文章,無論如何說不過去,下官以為,薛老先生會把永定河的奏功往后放,先處置劉光祚的事情,待大局已定,再辦永定河議功之事?!?
楊嗣昌微微點頭,劉光祚這事上,劉宇亮的表現(xiàn)首鼠兩端,先措辭嚴厲的彈劾勤王各營武將,接著朝廷頒布命令要他處置劉光祚,他卻又聽從了孫傳庭,兩人違抗命令,只將劉光祚看押。
此事讓朝廷顏面掃地,昨日皇帝將他和孫傳庭奏本傳抄六科廊房,消息立刻傳遍朝野,朝中輿論大嘩,薛國觀絕不會放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楊嗣昌與劉宇亮并無密切關系,劉宇亮到底什么下場他并不關心,他唯一的擔心就是永定河的奏功被耽擱。現(xiàn)在薛國觀的話在皇帝面前頗有份量,他如果要想拖延報功,很輕易就能想出無數(shù)辦法來,那樣就影響了后面作戰(zhàn),最終會影響兵部。
過了片刻后,楊嗣昌才道,“奏功定功是兵部本分,現(xiàn)下士氣大振,但建奴尚盤踞邊內(nèi),還要指望各鎮(zhèn)各營再大殺一陣,你戰(zhàn)功拖著不定,賞銀升遷都定不下來,于戰(zhàn)事不利,這一點本官還是要跟薛老先生說明白的?!?
沈迅不再說話,他來跟楊嗣昌說話,就是提醒這位上官,現(xiàn)在薛國觀行情看漲,如果要前線順利,奏功耽擱不得,應該提前跟楊嗣昌溝通。
但閣臣間交換意見不是那么隨意的,平時雖然都在文淵閣辦公,但各有分管的事情,要眾議的時候,需要首輔召集,更不可能直接跑人家公房就開始說事。
楊嗣昌走回自家直房內(nèi),把幾份塘報再看了一遍,將各部斬級數(shù)、斬將奪旗功再默記一遍,以防奏對的時候搞混了。
在直房內(nèi)坐了一刻鐘,外面通傳閣臣入內(nèi),楊嗣昌大步出門,看到薛國觀也剛好出來。
兩人客氣的寒暄了幾句,等后面各部參與召對的人都齊了,才在宦官引領下往北面走去。
今天奏對還是在平臺,但現(xiàn)在仍是侯召的狀態(tài),皇極門過去不遠就到了中左門,東邊一溜直房,門頭上各貼著一張黃色標簽。
引路的宦官將兩個閣老引到最左一間,標簽上寫著“內(nèi)閣直房”四個字。
以前的皇帝召對相對簡單,但崇禎皇帝比較勤奮,一次平臺召對都會分多個批次,內(nèi)閣、五府、六部、地方官、錦衣衛(wèi)等等都會參與,有時甚至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造成等候的時間很長,如果盛夏和寒冬,等候的人無疑會很難受。于是去年在中左門新裝修出來一溜直房,給等候召對的人歇息所用,但這里的房間沒有皇極門那么多,內(nèi)閣是共用一間。
楊嗣昌請薛國觀走前面,薛國觀堅持不可,讓楊嗣昌先進了屋中,里面已經(jīng)先升起火盆,走進去頓感溫暖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