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敕曰:無逸殿司直、詹事府右春坊左庶子徐溥,學博而邃,禮和而恭,通達國體,動合機宜,以豆銘過,不負賢名,著,無逸殿司直、詹事府右春坊左庶子徐溥兼任景王府侍講學士,加經筵官,入景王府講經授筵,賜銀百兩,欽此......”
魏公公與徐溥簡單客套了一句,便展開了圣旨宣旨,公鴨嗓的聲音響徹無逸殿。
圣旨中里面對徐溥的評價很高,什么通達國體、不負賢名什么的,聽起來挺高大上的,尤其是圣旨里面的提到的“以豆銘過”,更是徐溥的得意之舉。
要說起來,徐溥也是一個善于宣傳自己的推手。
年少的時候徐溥并不出名,也不是天才級人物,在私塾讀書時表現(xiàn)的也很普通,從來不是私塾里面的風云人物,一直得不到夫子的重視,在縣城里也沒什么名氣。
看著別人出風頭,年少的徐溥怎么可能不羨慕嫉妒恨呢。
終于有一天,徐溥看書看到古人用豆子記過名垂青史的時候,靈感一下子涌上了心頭。從這一天起,年少的徐溥在私塾里刻意減少了開口,也不再跟朋友吹比胡鬧了,在人前努力表現(xiàn)出一副沉穩(wěn)老成的樣子,而且還拿了一白一黑兩個瓷瓶放在書桌上,兜里面也常裝著綠豆和黃豆。
扶老奶奶過馬路了,徐溥就會當著眾人的面往白色的瓷瓶里放一顆黃豆;不小心說了一個臟字,徐溥就當著眾人的面往黑色的瓷瓶里放一顆綠豆......就這樣,每做一件積極的正確的好事,徐溥就會當著眾人的面往白色瓷瓶里放一顆黃豆,每做一件消極的、錯誤的壞事,徐溥也會當著眾人的面往黑色瓷瓶里放一顆綠豆。
每過一個月,徐溥就會當著眾人的面數(shù)兩個瓶子的豆子,一邊數(shù)一邊跟神經病一樣自我檢討。
一開始的時候,眾人對此還不以為然。
但是當徐溥堅持了半年以后,徐溥的名聲在縣城里就開始傳揚起來了。等過了一年,徐溥的名字在縣城里已經是人盡皆知了,提到徐溥的名字,沒有人不伸大拇指的。
嘗到甜頭之后,徐溥就把這個做法一直堅持了下來,到現(xiàn)在他已經是習慣成自然了。家里面裝滿豆子的瓶子已經數(shù)不勝數(shù)了,都快放了一屋子了,為了防止耗子進來,徐府專門在屋子里養(yǎng)了一只貓看著。人就是這樣,騙著騙著,連自己也騙了。
這會徐溥在跪下接旨的時候,袖子里還掉出了好幾顆豆子呢。
聽著圣旨里“通達國體、以豆銘過、不負賢名”這些個詞,徐溥心里面簡直都要沒醉了。
“臣徐溥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徐溥領旨謝恩,一臉的喜不自禁,景王府侍講學士終于到手了,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啊,哈哈哈哈......
領旨后,徐溥起身接著就向魏公公道謝不已。
“呵呵,徐大人了客氣了,能給圣上跑腿那是雜家十輩子修來的福氣?!蔽汗Σ[瞇的說道,“恭賀徐大人了,哦,差點忘了,娘娘還托雜家給魏大人帶了一句話。”
“公公請講?!毙熹吒蕉^去。
魏公公湊近徐溥耳邊小聲的說了一句,然后就看到徐溥眼睛亮了,連連點頭。
“呵呵,好了,圣旨宣了,話也傳到了,雜家也就不打攪諸位大人了?!?
魏公公笑瞇瞇的向眾人拱了拱手,告辭離去。
“公公慢走?!?
眾人一路相送,一直將魏公公送出了無逸殿宮門,方才止住腳步目送魏公公一行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