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相隔久遠,程煜也無意繼續(xù)猜測當初那些紀氏族人的心思,他找了個當初應該是用來放置亭柱的石墩子,撣去上邊積累了數百年的灰土,坐了下來。
環(huán)顧四周,程煜想知道這亭子跟藏寶之地有什么關聯(lián),雖然夜色昏暗,程煜還是一點點的細心打量起來。
看了半天,也沒能看出任何端倪,程煜內心不免有些焦躁,心道難道已經到了最后一步,卻還終究找不到其門而入么?
帶著少許的煩躁,程煜站起身來,開始在這片并不算大的山頂平地上四下走動,想看看這里會不會有什么地洞的入口之類。
幾乎踩遍了每塊青石板,程煜也沒能發(fā)現有任何一塊稍有松動。
他又把目光投到那四個原本用于放置亭柱的石墩上,雖然覺得不大可能,畢竟是用來支撐整個亭子的石墩,這要是能移動,還不得先垮了亭子么?但程煜還是逐一的看了過去。
這一看,程煜才發(fā)現,這些石墩竟然另有玄機。
當然不會是石墩可以移動,這些石墩足有半米左右的直徑,高度也有半米有余,少說點也有四五百斤重,別說挪動了,就算想晃動一下都困難。要是在使用武術的情況下,程煜或許還能撼動這些石墩,但現在,程煜只能摸摸而已。
可就是摸了摸,程煜卻發(fā)現,這些石墩上似乎雕刻有花紋,這讓他低頭湊近了去觀察,這才發(fā)現那些花紋竟然是些文字。
打開手電,在這種地方,程煜倒也不擔心山下有人能看到這里發(fā)出的手電筒光亮,他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石墩上的那些字跡。
只可惜,數百年的風雨侵蝕,那些字跡大多數都模糊不清了,但看完一整個石墩,程煜也看到了幾個關鍵的字眼。
有瑤,有紀氏,有大明,還有一些其他的漢字。
雖然無法連成字句,不解其意,但至少能感覺到,這幾個石墩上的字跡,就是當初那支瑤族紀氏的族人雕刻上去的。但可能由于工具有限,雕刻水平也極為有限,所以石墩上的字跡刻的本就不深,再經歷多年風雨侵蝕,大多數都已經分辨不出了。
程煜也不灰心,換到第二只石墩。
在這個石墩上,程煜看到了皇帝、朝廷等等字跡,依舊沒什么鳥用,但也更加確認紀氏瑤族跟大明皇族之間的關聯(lián)。
第三個石墩上,程煜看到了亡魂、故里、風、西去等等字跡,雖然依舊連不成句子,但程煜卻似乎感覺出了什么。
第四個石墩上,出乎意料的干凈,竟然一個字都沒有,就是光滑滑的石墩子。
看來,這些字跡或許都并非放置在此的時候就雕刻上去的,而是在之后漫長的歲月里,一點點的雕刻而上,這也越發(fā)能解釋那些字跡為何都刻的極淺,不像是修亭子的人有意為之的原因。
想了半晌,程煜著實無法將那些零散的字跡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含義,但隱約感覺,或許紀取善當年之所以在下方那處山頭弄了個露天的宗祠,并且顯然并非埋骨之地,或許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留下尸首。
從這里看到的只片語來推斷,這些紀氏的族人是都想回到中國的故鄉(xiāng)去的吧,所以才會提到其出身,也會提到明朝,更加提到了皇族。而第三個石墩上,又是亡魂又是故里的,難道那個時候,紀氏瑤族就施行了火葬,然后將骨灰在這里揚撒,使其借助風力,期待終有一日能魂歸故里?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程煜無端的想象,雖然能解釋他為何在整個村子附近都沒能看到紀氏瑤族任何一座墳墓,但卻并不能真的當成事實去對待,也終不過是隨意任思緒徜徉一陣而已。
程煜久久的站在第四個石墩前,那里正是對向西北方,這個方向,腳下應該也是村子所處的位置。
他探出頭去,甚至能隔著重重的樹木,看到一些透過樹木間隙穿透上來的光線,也只有村子里才有如此明亮的光線了。
看了看時間,程煜發(fā)現自己這一路上山,竟然已經過去了四個小時,現在已經是接近凌晨四點了,當地時間也已經夜半三點多鐘了。
而下方村子里的光亮還在繼續(xù),看來阮青竹今晚是真的不打算讓手下那幫人睡覺了啊。
遍尋無獲,程煜幾次想要干脆下山而去了,但又想到,自己下不下山其實毫無意義,要是真的找不到任何關于寶藏的線索,今晚村子里也不可能有任何新的進展,那還不如直接就從這里用瞬間移動術回去吳東呢。
突然間,程煜想到,既然已經是當地時間快四點了,而現在是夏季,五點多就該日出,接近五點天也就差不多會開始亮起來,白天或許會有不同的發(fā)現吧。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