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看著他嘖嘖稱奇。“你是荊州蠻族部落的?”
窮奇點頭。
“那就難怪了,蠻族有特殊的煉血之法。我風族子弟筑基境能煉出至少百滴精血?!敝v師年歲不知幾何,溫和儒雅,語氣一直平淡無波。
猶如石子投入平靜的水湖中,掀起浪花陣陣。
楚鴻想到,當初自己僅僅才煉出兩滴身體就垮了下來。
“不必驚訝,這就是道引的獨到之處,就連上古的武祖創(chuàng)經(jīng)都曾來我風族借閱,道引給了他無限啟迪?!?
“修習道引者就能發(fā)現(xiàn),神力遠勝于常人,血氣流動速度同樣如此,以此即可造就更多的精血,氣血越強盛,你就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甚至煉出第二顆金丹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你們是幸運的,得益于大夏人皇,亦得益于我風族?!?
......
這堂課講了近一個時辰,楚鴻聽得如癡如醉。
稷下學宮分了品德、文賦、策論、聲樂、縱橫、術士、醫(yī)學、法刑、仙功、道法、術攻十一個大學科。
戰(zhàn)仙學宮分了品德、兵甲、策論、武者、仙功、術士、醫(yī)學、法刑、道法、術攻十個大學科。
學科里面再分門別類,能對應到每一個人,皆可自由挑選進行修習。
半年一小考,年后大考,預計四年畢業(yè)。
學宮內(nèi)規(guī)矩眾多,不許上下浮島,特別是上空的浮島,不許隨意打斗.......
藏面積長寬能有三百米,第一層就高達十米,非常大的空間,書籍分門別類排放,楚鴻始一進來就不想出去了,想來也是徐宏的杰作吧。
他太需要了,地理、修行、功法、道術、秘技,應有盡有,藏書量比神陽門多了數(shù)倍之多。
已是子時,漫天的金光把浮島照得如同白晝,月光都顯得微弱了很多。
依舊非常多的人飛上飛下,這是一個忙碌的帝國!
人皇雄才大略,良將奇才無數(shù),對內(nèi)在大興改革,對外在大興刀兵。
第三日,第一堂課講解仙功,是其中的一名女子講師,這名女講師二十四五歲模樣,清淡素雅,更添了幾分平淡的美,她顯得成熟知性。
她的聲音很好聽,空靈,飄渺。
“何謂仙功?仙功修行法是這個世界所有修行法的根基,為所有的修行法搭好了框架!”
“世人尋仙問道所行之功即是仙功,仙功修行法傳承久遠,到如今演變了千萬次,但萬變不離其宗。”
......
“臍輪、心輪、喉輪、眉心輪、天門、頂輪,這是一個立體向上的框架,也是對人體的無盡發(fā)掘,人有七魄,對應其中。”
“人有三魂,為天,為地,為人......個中玄妙還待你們在將來去發(fā)現(xiàn)。”
......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講師已經(jīng)離去,楚鴻還沉浸在剛才的講解中,沒有講如何如何修行云云,但是講述了整個系統(tǒng),與神陽門所學相互印證,雖然比不上陳凡講解,不過也是好處多多,這讓楚鴻對修行有了更加系統(tǒng)的認知。
第二堂課講解品德,是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儒家人。
他右手虛壓,一道柔柔的白光擴散至整個課堂,鬧哄哄的課堂頓時安靜了下來。
“什么是品德?為什么學宮要把品德排第一?”
“學子們,我們評判一個人德行的高低,是他境界有多高嗎?非也。是他戰(zhàn)力有多強嗎?非也?!?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君子也?!?
“學子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修身齊家,修身是什么?修身是增強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管理好了我們自身,管理好了家庭,方能治國平天下?!?
“一個人若是品行不正,即使身為圣人又如何?不外乎邪魔歪道,人人得而誅之?!?
圣人是什么?圣人超越了凡人,擁有不可理解的強大能力,是當今最為強大的存在!但這等誅心之他說得大氣凜然,絲毫沒有認為有何不妥。
......
楚鴻感覺像是回到了小學課堂,老師孜孜不倦的為這些蒙童啟蒙。
接著,講師揮手,從其袖口飛出幾千本書,課堂千人面前的課桌上頓時出現(xiàn)了七本書,詩經(jīng),論語,大學,中庸,春秋,禮記,易。
楚鴻看著書名,翻了翻書,有些傻眼??鬃釉谶@里現(xiàn)身,但是論語不是他寫的啊,哪里來的?看來得找徐宏仔細了解。
“不管你是來自世家大族,還是圣地高門,或是皇室宗親,這些書籍必須時常誦讀之,讀而融會之,半年小考未過關者,我的處罰可不會輕。”儒家講師微微笑道,轉(zhuǎn)身離開。
留下一堆面面相覷的學子。
我天天熬皮煉骨,煉氣煉血的時間都不夠,你讓我去讀書?還那么厚的七本?!許多從未接觸過儒家的人哭喪著臉。
儒家,一個奇異的體系,嚴格來說不算是修行體系,同樣是依托于各類修行法修行。奇異就奇異在浩然正氣,以及使用文字的力量。
浩然正氣是不可思議的存在,正大而剛正,出現(xiàn)時猶如白色汪洋,心術不正者望之令其恐懼,心性純正之人處之如沐春風。
曾有沒有一絲修為的讀書人,一聲怒喝,浩然正氣鋪天蓋地,蒸發(fā)了一個邪道大派。
上古圣人聞道而造字,所以有經(jīng)書載道。
曾有修士垂死之際聞道于書,跨越三個大境直沖超脫!
讀書人自古有之,集大成者更不在少數(shù),但到了儒家的出現(xiàn),真正形成了系統(tǒng),為天下讀書人確立了方向。小能善其身,不以惡小而為之,大則能治國,以匡扶天下為己任。
所以儒家曾在九州極速發(fā)展,最鼎盛時論語響遍九州,和佛教交相輝映。于是二者都被宗派圣地定義為邪教,鎮(zhèn)壓了近兩千年,儒家最終只得在揚州西北部三郡之地立身,這里是儒家發(fā)源地,有神靈庇佑,可依托在此,不能傳道于外。但也讓這里成為了天下讀書人心中的中心圣地。三郡之外論語聲只有寥寥響起。
而佛教,遠走西涼。
為什么宗派圣地要行如此滅絕慘禍?這涉及到了信仰念力之爭。
宗派圣地包括大夏,立足的根本之一,不是擁有多么稀罕的珍寶,也不是多么強大的武器,而是人,有了人才有可能擁有一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運,心里若是對某宗某教產(chǎn)生了信仰,則會在其身上形成信仰念力,信仰念力無形無質(zhì),會在每個人身上源源不斷的誕生,將之搜集起來則形成了極其特殊的存在,或稱族運,或稱國運。
儒家佛家傳播太快了,無數(shù)底層百姓或是修士都對其非常認同,甚至就認為這才是天地正道,所以產(chǎn)生了信仰之力,如此龐大的群體,宗派圣地聳立云端無數(shù)載,根基倒塌,看著頭頂?shù)臍膺\日益減少,這就要跌落云端,不慌才怪。
直到猶如彗星般橫空出世的大夏人皇迅速崛起,儒家得到了這極其不易的機會。孔氏家主觀望了幾十年,才率領儒家這個龐大的群體加入了大夏,學子有何抱負也?我欲治國、平天下!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