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早朝。
眾臣行完禮后,還未等朱元璋開口,御史大夫崔文亮突然站了出來,振聲說道:“啟奏陛下,微臣要彈劾一人!”
“崔御史要彈劾誰?”朱元璋鎮(zhèn)定道,他早就知道這些人會趁機發(fā)難,不過沒想到他們居然還能等三天,真是小看他們了。
“微臣要彈劾江寧知縣陸羽,陸羽身為我大明官員,卻枉顧禮法綱常,對那毆打親父的夏四郎輕判,反將受打老父夏三發(fā)配流放,此案有違我大明以孝治天下之綱策,此人不忠不孝,枉為一縣父母官!”
御史官有風聞奏事之權(quán),由其率先發(fā)難,再合理不過。
自那崔文亮之后,又有宋濂、茹太素等朝臣隨著站出來,附議彈劾。
畢竟是京城腳底下出的案子,再加上他們一直都盯著陸羽,這事根本逃不過這些朝臣的耳目,有這些人出面,剩下的朝臣們自也壯足了膽氣,紛紛出列彈劾。
一時間,禮部、吏部、翰林院、御史臺,竟有近十名朝堂重臣站出來,對陸羽大加攻詰。
如此群臣諫奏,也算是少見場面,將這場朝會推向高潮。
朱元璋卻是早有預料,未作太大反應,倒是那胡惟庸嘴角一揚,出來“勸和”道:“上位,想那陸縣令初任縣官,難免應措失當,又或者此案另有內(nèi)情,陸縣令實有苦衷,既是群臣諫議,不妨將那陸縣令召上殿來,當眾自證清白?”
胡惟庸有此建議,當然不是為了調(diào)和,他深知朱天子回護陸羽,如若私下調(diào)解,定會有所偏顧,倒不如,將這案子攤到大殿中,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辯論。
對這建議,朱元璋倒未反對,只略作思量,他便點頭道:“既是如此,那便傳召那陸羽回京,明日朝會之上,讓他與諸位當堂對峙!”
……
江寧縣衙里,一個瘦弱干癟的少年郎,愣生生站在后衙廳堂中。
四雙眼睛,正在這少年身上來回打量。
“看著倒還干練,就是不知道頂不頂事……”
“可惜身板單薄了些,牙口看著也不大利索……”
“也不知道胃口咋樣,盡快吃壯實些,說不定還能陪咱練練拳腳……”
朱棣四人正圍著那少年身邊打轉(zhuǎn),一面打量,一面交頭接耳。
他們正自議得熱鬧,冷不防遭人迎頭痛擊。
“咚、咚、咚、咚!”
一人挨了一個腦瓜嘣,這幾人被撥開,讓出條道來。
“你們挑牲口呢,還管人家牙口?”
陸羽將這四人推開,他才將眼前那少年郎拉到身邊道:“來,你先坐下……讓本官好好瞧瞧!”
眼前這瘦弱少年郎,正是那父子案中的嫌犯夏四郎。
夏四郎年紀與較朱樉、朱棡相當,但身量顯然要矮一截,只與那年齡最小的老五朱橚差不多。
畢竟是窮苦漁戶,非但身量單薄,見識閱歷也要差朱棣他們一截,此刻,蒙陸羽一眾打量,這夏四郎略有些膽怯,耷拉個腦袋不敢吱聲,將拳頭緊緊攥住。
“怎么,先前在公堂上,你不挺鎮(zhèn)定的嗎?”
看夏四郎有些拘謹,陸羽輕笑兩聲,拍了拍他的肩頭道:“你不用緊張,他們都是我的隨從,可算是自己人?!?
隨即他揮手讓朱棣幾人退后,笑著看那夏四郎道:“今日將你喚來,是有好事找你?!?
許是陸羽語氣溫和,夏四郎這才抬頭,眼神恢復鎮(zhèn)定。
陸羽笑著問道:“可讀過書,會寫字嗎?”
夏四郎迷茫道:“上過幾天私熟,能識些簡單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