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
朔州城東南,新規(guī)劃的“軍工坊”區(qū)域,黑煙滾滾,熱浪驅散了嚴冬的寒意。
鐵器坊內,爐火正紅。
魯治子魯大師,這位在靜邊軍鎮(zhèn)為趙暮云打造三棱軍刺的鐵匠,在趙暮云當上什長之后,一路跟隨。
如今的他和他的兒子魯達,管理者數(shù)百鐵匠,不僅為趙暮云打造橫刀、繡春刀、陌刀、盔甲,改良一代又一代復合弓。
就連神機營的那尊黑黝黝的大炮筒,也是他帶著鐵匠們一錘錘敲出來的。
此刻,他又正對著一堆復雜的圖紙和幾件粗笨的半成品鐵甲發(fā)愁。
圖紙是趙暮云親自勾勒的“板甲”與“馬鎧”示意圖。
要求摒棄傳統(tǒng)繁瑣的札甲或鱗甲工藝,轉而采用大型水力鍛錘,將燒紅的鐵板直接鍛造成符合人體和馬匹曲線的整體甲胄。
“將軍…這…”
魯治子捻著幾乎被火星燎焦的胡須,眉頭擰成了疙瘩,“此法前所未見啊!耗費鐵料如山,且工藝極其繁雜,光是這胸甲弧度,一錘重了易裂,輕了不成型,全靠匠人手感…”
“打造一人一馬之全甲,怕是要耗費數(shù)月之功,靡費巨大…”
趙暮云今日恰好前來巡視,他拿起一塊初具弧形卻顯粗糙的胸甲胚料,用手指關節(jié)敲了敲,發(fā)出沉悶的“咚咚”聲。
“魯大師,你看!”
他耐心解釋,“傳統(tǒng)戰(zhàn)甲,防御流矢尚可,但面對鈍器重擊、強弓硬弩,尤其是高速沖鋒的馬槊,甲葉易散,防御力有限?!?
他用力掰了掰胚料的邊緣:“而這板甲,一旦成型,整體如一,弧度可有效卸開力道,防護力倍增!”
“我們要打造的,不是給普通的騎兵使用,而是能裝備沖垮一切敵陣的鋼鐵洪流——重裝騎兵!”
他引著魯治子走到窗邊,指著外面正在緊張施工的巨大水輪和傳動裝置:
“至于工藝和效率,大師不必過于憂心。待那水輪建成,借助水力帶動鍛錘,一錘之力,堪比數(shù)十壯漢同時揮動大錘!”
“屆時,鍛打成型的速度將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是摸索出最合理的甲片形狀、連接方式和熱處理工藝。”
“我們要的,是質量,是絕對的防護優(yōu)勢!”
魯治子看著窗外那已經(jīng)開始試運行發(fā)出“嘎吱”轟鳴的龐然大物,又低頭看了看手中雖然粗糙卻異常堅韌的胚料,渾濁的眼中漸漸爆發(fā)出驚人的神采。
那是一種匠人面對全新挑戰(zhàn)時的興奮與執(zhí)著:
“若…若真能如此…將軍放心!老夫就算豁出這把老骨頭,也定要為您,鑄成這前所未有的神兵利甲!”
“大師,你一定行的!我看好你喲!”趙暮云笑著給魯治子遞上一只卷煙。
魯治子卻一把將剩余的全部搶過去,臉上露出“老奸巨猾”的笑!
與此同時!
在城內的“軍需坊”,食物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走在其中,口水嘩嘩直流。
原趙暮云的部下,延慶墩烽燧臺的兩個老兵,現(xiàn)在是朔州等地最大的連鎖餐飲酒店老板的老李和老張,正指揮著上百名婦孺,按照趙暮云提供的“秘方”,大規(guī)模生產一種前所未有的軍糧。
巨大的鐵鍋里,炒熟磨碎的面粉、碾碎的肉松、細鹽、磨成粉的干菜末、甚至還有少量油脂,被嚴格按照比例混合、翻炒。
隨后壓入木模,制成一塊塊巴掌大小、寸許厚、看起來堅硬如石的灰褐色干糧餅。
“趙頭說,此物名曰‘壓縮軍糧’!”
老李拿起一塊成品,用力掰下一角,放入口中費力地咀嚼著,臉上卻露出滿意的笑容。
“不易腐壞,便于攜帶,一塊能頂三天餓?!?
“行軍打仗,再不用為埋鍋造飯發(fā)愁,更不怕因炊煙暴露行蹤,甚至斷了糧道,靠這東西也能撐上十天半月!真是當兵的必備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