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不可!”顧鼎銘連忙拉住太子,悄聲道,“陛下萬萬殺不得!弒君弒父,天下共棄之!”
“當務之急是控制京城,擒殺晉王!”
“只要晉王一死,陛下……陛下自然只能依從殿下!”
太子猛地清醒過來,強壓下殺意。
顧鼎銘之有理!
他恨恨地瞪了皇帝一眼,下令道:“將陛下‘請’回京城寢宮!好生‘伺候’!”
“陳雄,立刻接管京城九門和皇宮禁衛(wèi),所有要害部門全部換上我們的人!”
“封鎖所有消息,嚴查出入!”
“其余人等,隨本宮布防,靜待我那‘好弟弟’自投羅網(wǎng)!”
行宮突變,混亂不堪,蕭貴妃心亂如麻。
原來她搭上了太子這條線,幫太子傳遞消息,搞垮老皇帝的身體,只為太子給她將來還是納他為貴妃的承諾。
然而,她還有一層身份,是晉王的親信蕭徹云的妹妹。
兄妹兩人很早就被晉王收買,替晉王賣命。
除了晉王,沒人知道她和蕭徹云是兄妹關系。
然而今夜,她目睹了太子的瘋狂和強大,也知晉王正在趕來的路上。
她本想設法向晉王傳遞消息告知太子已經囚禁了老皇帝,讓晉王趕緊應對,免得飛蛾撲火。
但她猶豫再三,想到自己與太子的私情已然暴露,若太子失敗,自己絕無好下場。
最終,她心一橫,選擇了站在太子一邊,決定不把天子山行宮發(fā)生的事情通知晉王。
只是她不知道的事情,晉王早就在行宮之中還安插了其他細作。
太子率群臣逼宮,行宮一片混亂。
那名細作極其機警,將情報拼死向晉王來的方向報信而去。
人在孟津的晉王,聽到細作的稟報,當頭一棒冷水澆下來,頓時渾身透心涼。
還是被太子搶了先!
太子拘禁皇帝而不殺,怕背上弒父的罪名。
但對付晉王,此刻的太子卻不會顧忌這么多了!
一旦太子登基,第一個要殺的一定是晉王。
晉王急忙找來隨行謀士商議如何是好。
幾個謀士大驚失色,這幸福來得快更是去得快!
然而,晉王除了拼死一搏外,似乎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這些謀士犯起了嘀咕。
即便晉王反抗,師出無名啊!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的時候,一個侍衛(wèi)將帶著血詔的陳洪帶到晉王面前。
晉王胤曦看著血詔,雙目赤紅,悲憤交加:“胤昭!你這淫亂宮闈、逼父篡位的逆賊!我胤曦與你不共戴天!”
“殿下,有了這份血詔,真是天助!”
“孟津渡口西邊有駐軍一千,殿下可以持血詔號令士兵,就地豎起討逆大旗!”
“對,第一時間昭告天下,宣布奉詔靖難,清君側,討逆賊!”
“這樣一來,天下忠義之士云集,足以拉起抗衡太子力量的兵馬。”
晉王立馬采納謀士建議,前往渡口西邊軍營,宣讀血詔。
軍營校尉當即表示效忠晉王。
還沒幾日,那些早以投靠晉王的河東各處州府、以及許多對太子不滿的將領官員,聞訊紛紛起兵響應。
他們打著“靖難”的旗號,向晉王所在地匯聚。
短短十日,竟聚集了五萬余人馬!
京城之內,太子聞報,又驚又怒。
在崔開濟、曹淳風、顧鼎銘、陸秉均等人的“勸進”下,太子胤昭于在太極殿登基,宣布改元,并尊永昌帝為太上皇。
他宣布京城戒嚴,斥責晉王胤曦偽造詔書,舉兵謀反,下令大肆捕殺晉王在京黨羽,一時間京城血雨腥風。
同時,他急令正率軍回援的李成化、楊定國所部,不必入京,直接轉向攔截討伐晉王“叛軍”!
并傳檄京城周邊州府,要求其率兵勤王,拱衛(wèi)新君。
大胤王朝醞釀已久的內戰(zhàn),終于在這一刻轟然爆發(fā)!
烽火瞬間點燃了京畿大地!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