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最強的部落之一,靠著十三副盔甲起家,奪取大青山南部豐、勝、云三州的折蘭王,在發(fā)現(xiàn)自己南下的大軍進入了大胤兵部侍郎兼河東道督師設下的包圍圈后,做出了及時和明智的對應之策。
于凌晨派出四千騎兵,去堵截大胤的兩路伏兵。
而折蘭王的大營之中,先堅守不出,只等大胤的兵馬出營來攻。
就在范南發(fā)現(xiàn)自己的伏兵暴露,情急之下只留二千人守營,二萬一千人全部出營,殺向韃子大營的時候,折蘭王一馬當先,身披黃金甲,帶著近四千騎兵全部沖殺出來。
四千騎兵,如洪水宣泄,席卷而來。
二萬一千大胤將士,此刻要是再退回去,與大營協(xié)防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得就地迎敵。
大戰(zhàn)爆發(fā)!
武周城外,上萬人在廝殺。
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范南親自在大營中擂鼓助陣。
除了拼盡全力在韃子分兵的情況下將眼前這四千韃子騎兵擊潰外,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退路。
二萬一千大胤將士對四千騎兵,怎么說也要拼上個半日。
武周城和大營的兵馬再投入支援,說不定還能取得優(yōu)勢。
狹路相逢勇者勝!
可面對韃子兇悍的騎兵,大胤軍隊已經(jīng)不是二百年前的那支讓異族瑟瑟發(fā)抖的無敵大軍。
經(jīng)歷了上百年,他們變得腐朽、糜爛、荒廢、臃腫,貪生怕死,缺少血性!
他們只堅持了一個時辰,便撐不住了。
澤州折沖府退,沁州折沖府退,慈州折沖府退、絳州、蒲州、儀州、石州
十一個折沖府如同多米諾牌一樣倒下。
到后來,士兵根本不停號令,如潮水一般逃跑。
戰(zhàn)場上,全是大胤士兵的尸體。
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武周城頭上,孫繼宗和另外一個都尉眼睜睜看著韃子騎兵在大胤的軍隊之中穿插,切割,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逝。
他們哪里還敢出城助戰(zhàn)?
韃子的騎兵已經(jīng)占據(jù)了戰(zhàn)場主動權(quán),很快沖進了大胤的大營。
而黑駝山與洪濤山的八個折沖府,一萬六千伏兵,分別被四千韃子騎兵攔住,再也趕不來了!
即使趕來,他們也不能力挽狂瀾了。
“老師,快撤吧!”
楊建渾身是血跑來,苦勸道,“我來斷后,你帶兵馬先撤回朔州城,我們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是老夫大意輕敵,一意孤行,釀成大錯,讓上萬將士戰(zhàn)死沙場!老夫不走!”
范南一瞬間蒼老了許多,一臉倔強要與將士同生死。
這場大戰(zhàn)的失敗,他必須負責。
即使能活著回京師,他肯定會被彈劾,罷官,問罪,甚至砍頭。
“范統(tǒng),你快帶老師走!”楊建急忙給范統(tǒng)示意。
范統(tǒng)等幾個侍衛(wèi)生拉硬拽駕著范南離開。
見范南走了,楊建一臉悲壯,帶著僅剩的四百騎兵,轉(zhuǎn)身沖向韃子的騎兵。
然而,那也只是有去無回,很快就消失在韃子騎兵的浪濤之中。
折蘭王見大胤軍隊全線打崩,便帶著騎兵一路乘勝追殺,一直追到朔州城下才停了下來。
二萬三千大胤河東道主力,十二個折沖府的大軍,僅剩五千人逃回朔州,戰(zhàn)死、失蹤、逃跑的士兵,不計其數(shù)。
而那兩路伏兵,被韃子騎兵攔截,無法殺來與主力匯合,只能退回山中,繞道他處。
黑駝山一路撤向偏關(guān),洪濤山一路撤向蔚州。
四千韃子騎兵,自-->>然是不進山追擊,回來與折蘭王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