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細語地安撫了朱允炆好一陣子之后,呂氏這才不緊不慢地轉過身子,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站在不遠處的黃子澄和齊泰兩位大臣。
她的動作很是從容,帶著一種端莊穩(wěn)重的氣度,每一個舉動都顯得那么恰到好處,仿佛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
呂氏的目光徐徐地從他們身上掃過,黃子澄和齊泰立刻不約而同地垂下了頭,他們的視線牢牢地鎖定在自己腳下的地面上,完全不敢抬起眼睛與呂氏的目光正面相對。
兩人都顯得格外恭敬,甚至帶著幾分惶恐,仿佛做錯了事的孩子一般,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兩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充斥著難以用語表達的慚愧與不安。
這種情緒沉甸甸地壓在心頭,讓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只覺得胸口悶得發(fā)慌,仿佛被一塊巨石壓住。
就在不久之前,他們還信誓旦旦地拍著自己的胸脯向呂氏做出保證,說這一次的計劃一定會順順利利地進行下去,絕對不會出現(xiàn)任何意料之外的差錯。
他們幾乎是用了最為肯定的語氣打了包票,可是誰又能料想到,事情的實際發(fā)展完全偏離了原本設定好的軌道,朝著他們從來都沒有設想過的方向演變而去。
這種反差讓他們感到無比難堪,臉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當面打了一巴掌。
太子妃如此信任我們這些人,不僅將重要的事務全權交托給我們處理,更是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未來的希望都完全托付給了我們,可是我們這些人卻把事情辦成了這個樣子
這種辜負信任的感覺讓他們備受煎熬,內心充滿了自責,仿佛有無數(shù)根針在刺痛他們的良心。
想到這里,不管是黃子澄還是齊泰,此時此刻的心里面除了深深的羞愧之情以外,再也裝不下其他任何的情緒了。他們只覺得臉上發(fā)燙,心中沉痛,恨不得立刻找個地方躲起來,永遠不再面對這樣的窘境。
每當回想起自己之前信誓旦旦做出的那些保證,兩個人的老臉就控制不住地泛起紅暈,那紅色從臉頰一直蔓延到了耳根后面,火辣辣地發(fā)燙,讓人渾身不自在。他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永遠不再出來見人,這種羞恥感幾乎要將他們吞噬。
”太子妃,這次的事情都是由于下官的疏忽大意,才讓中興侯和秦王他們抓住了可乘之機,鉆了空子”
黃子澄狠了狠心,一咬牙,主動將所有的過錯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他的聲音有些發(fā)顫,但語氣卻很堅定,顯然是下定了決心,準備獨自承擔一切后果。
齊泰本來就是他拉著一起參與這件事的,黃子澄實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好友因為自己的緣故而承擔過多的責任。
他寧愿一個人扛下所有,也不愿連累好友,這種義氣讓他的內心更加沉重。
齊泰看到黃子澄想要一個人扛下所有的罪責,哪里肯讓他獨自承擔這份重擔?他剛剛動了動嘴唇,正準備開口說話可是讓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還沒等他發(fā)出任何聲音,呂氏卻已經(jīng)搶先一步開口打斷了黃子澄尚未說完的話頭。
”黃先生不必如此自責,這次的事情實在不是你們的過錯,說到底都是那個朱煐太過狡猾奸詐,讓人防不勝防。”
呂氏的聲音很柔和,帶著寬慰的意味,仿佛春風拂面般溫暖,輕輕拂過他們忐忑的心。
”允炆能夠有兩位先生這樣盡心盡力、不辭辛勞地輔佐,實在是他天大的福氣,還希望兩位先生不要因為這次的小小挫折而影響了往后更重要的大事,壞了將來的計劃?!?
呂氏用十分溫和的語氣耐心地勸解道。她的目光中充滿了理解和寬容,讓人不由得心生感動,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線光明。
黃子澄和齊泰聽到這番話語,不約而同地互相看了一眼對方,彼此的心里都涌起了一股溫暖的熱流,感覺渾身都暖洋洋的。這種被理解、被寬容的感覺讓他們備受感動,眼眶都有些濕潤了,幾乎要落下淚來。
在真實發(fā)生的歷史上,朱允炆是在老皇帝朱元璋去世之后才登基成為大明新的統(tǒng)治者的建文帝,而在這一過程之中,作為他親生母親的呂氏自然發(fā)揮了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
她為兒子的前程付出了很多心血,日夜操勞,幾乎耗盡了所有精力。
從一個普通母親的角度來看,呂氏確實已經(jīng)做到了她能為朱允炆做的一切事情,沒有任何保留。
她處處為兒子著想,事事為兒子謀劃,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兒子身上,仿佛這就是她活著的全部意義。
而如今現(xiàn)實的情況也確實是如此。呂氏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著兒子,為他鋪路搭橋,掃清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守護者。
現(xiàn)在的朱允炆還顯得十分稚嫩和不成熟,不管是在應對朱元璋方面,還是在收買人心方面,都存在著不少明顯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而這些不足之處都需要呂氏這個當母親的來幫他一點一點地彌補和改善。
她時刻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出手相助,就像一只護犢的母獅。
呂氏看著面前的黃子澄和齊泰,用輕柔舒緩的語調慢慢說道:“這次的事情既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兩位先生就不要再為這些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而過分煩惱了,免得耽誤了以后更重要的大事,等到日后允炆和本宮一定不會忘記兩位先生今日的辛勤付出和竭盡全力的努力,必定會重重酬謝?!?
她的語氣很是誠懇,讓人不由得信服,仿佛在做出一個莊嚴的承諾。
呂氏向黃子澄他們鄭重其事地保證道,語氣十分誠懇。
她的眼神堅定,讓人不由自主地相信她的承諾,覺得她出必行,絕不會辜負他們的付出。
聽到這些話語的黃子澄和齊泰在感動不已的同時,也暗暗松了一口氣,一直壓在肩膀上的沉重壓力頓時減輕了不少,感覺整個人都輕松了許多。他們終于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不再那么提心吊膽了,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雖然這次的事情出現(xiàn)了這么大的漏洞和問題,他們兩個確實難逃其咎,但在他們自己看來,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他們的對手可不是什么簡單角色,而是權勢滔天的中興侯,是地位尊貴的秦王,是手握重權的晉王,都不是什么容易對付的簡單人物,勝敗這種事情在戰(zhàn)場和朝堂上本來就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
他們如此安慰自己,心里也好受了一些,不再那么自責。
他們兩個主動低頭認錯是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但要是真的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嚴厲的責罰,雖然心里明白是自己有錯在先,可總歸還是會覺得有些不太舒服,心里面會有些疙瘩。
這是人之常情,誰都不愿意被嚴厲處罰,尤其是當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但眼下呂氏的處置方式卻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和想象。
他們原本以為會受到嚴厲的斥責,甚至更嚴重的處罰,已經(jīng)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呂氏不但沒有半點責怪他們的意思,反而還好好語地安慰他們,處處為他們著想,這讓黃子澄和齊泰的心里不由得涌過一陣暖流,感覺受到了莫大的尊重。
這種被尊重的感覺讓他們很是受用,內心充滿了感激,幾乎要涕零。
有學識有才能的人往往愿意為了了解自己、賞識自己的人而付出一切,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哪怕你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對方是在有意收買人心,但當對方真的這么做了,你的心里依然會充滿感動和感激,愿意為之效勞。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情感,讓人難以抗拒,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牽引。
皎潔明亮的月亮高高掛在深邃的夜空中,散發(fā)著柔和的光芒。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向大地,將萬物都籠罩在一片銀輝之中,給這個夜晚增添了幾分寧靜與神秘。
皇宮里面又到了夜間禁止隨意走動的時辰,黃子澄和齊泰自然也不可能在宵禁開始之后還繼續(xù)留在東宮里面,他們早早地就在宵禁時刻正式到來之前匆匆出宮去了,不敢有絲毫耽擱。
宮門在他們身后緩緩關閉,發(fā)出沉重的聲響,仿佛在宣告這個夜晚的正式開始。
御書房的朱紅色大門前。這里顯得格外安靜,只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聲打破這片寂靜,更顯得夜深人靜。
朱元璋批閱了一整天的奏章,只覺得腰部酸痛難忍,背部也陣陣發(fā)疼,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工作總算是告一段落了,紫檀木書桌上的奏章數(shù)量明顯減少了許多,不再堆積如山。他輕輕揉了揉發(fā)脹的太陽穴,長舒了一口氣,感覺整個人都輕松了不少。
他慢慢踱著步子走出了御書房,來到外面的空地上。夜晚的涼風讓他感覺舒服了一些,疲憊似乎也減輕了不少,仿佛被這清涼的夜風帶走了些許。
御書房門前是一片十分開闊的空地,由一塊塊光滑平整的金磚鋪就而成,形成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小廣場,朱元璋站在御書房的門口,一抬頭就看見了天上那輪高高懸掛著的明亮月亮,月光如水般灑落下來。
這景象讓他不由得駐足觀賞,暫時忘卻了政務的煩擾,沉浸在這寧靜的夜色中。
朱元璋的身旁,蔣瓛正微微躬著身子站在那里,他的身子有一半隱藏在黑暗之中,只有另一半被皎潔的月光照亮,隱約顯露出他的輪廓和身形,若隱若現(xiàn)。
他就像個影子一樣守護在皇帝身邊,隨時聽候差遣,不敢有絲毫懈怠。
朱元璋并沒有回頭去看蔣瓛,他只是靜靜地望著天上的月亮,一句話也不說,仿佛陷入了沉思。他的眼神有些迷離,似乎在回憶著什么往事,臉上流露出復雜的神情,有懷念,有傷感,也有欣慰。
蔣瓛也同樣默不作聲,只是安安靜靜地陪著朱元璋站在那里,像一尊雕塑般一動不動。他知道這個時候最好不要打擾皇帝的思緒,只需要默默守護就好,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
”唉?!?
不知道就這樣靜靜地站了多久,朱元璋忽然幽幽地嘆了一口氣,聲音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清晰。這聲嘆息中包含著太多復雜的情感,有思念,有感慨,也有無奈,仿佛將一生的酸甜苦辣都融入了這一聲嘆息中。
雖然朱元璋還沒有開口說話,但蔣瓛的心里已經(jīng)明明白白地知道了朱元璋此刻的想法和感受。他太了解這位皇帝了,知道他又在思念逝去的親人,那些永遠無法再見的面容。
陛下這是又開始感到傷感了嗎?又在思念故人了吧?
蔣瓛在心里暗暗猜測,同時也在想著該如何安慰皇帝,讓他從這種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
作為朱元璋身邊最信任的心腹侍衛(wèi)之一,蔣瓛十分了解朱元璋每一個細微動作、每一個表情變化背后所隱藏的深刻含義。
他能夠讀懂皇帝的心事,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保持沉默,這種默契是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相處培養(yǎng)出來的。
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朱元璋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生出許多感慨和惆悵,思緒萬千。
夜晚總是容易讓人感傷,特別是對于經(jīng)歷過太多生離死別的老人來說,這種感受更加深刻。
多愁善感本來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拼命地工作,如此廢寢忘食地批閱奏章,一方面確實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為了大明江山的穩(wěn)固,可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沒有時間去想那些傷心往事呢?
他是在用工作麻痹自己,逃避內心的痛苦,仿佛只有這樣才能暫時忘記那些失去的親人。
這個年邁的老人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的生死離別,他最深愛最敬重的馬皇后不幸去世了,他最重視最疼愛的兒子朱標也英年早逝了,這兩個至親之人的離去給朱元璋帶來了無比巨大的打擊,讓他久久不能釋懷。
這些傷痛一直埋藏在他心底,時不時就會涌上心頭,尤其是在這樣的夜晚。
朱元璋的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一些和他同個年代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也相繼離開了人世,看著自己熟悉的人一個接一個地離去,這種感受給朱元璋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這也是朱元璋在夜晚時分經(jīng)常會多愁善感、陷入回憶的主要原因。孤獨感時常侵襲著他,讓他倍感凄涼,仿佛整個世界都在慢慢離他遠去。
”蔣瓛?”
朱元璋毫無預兆地喊出了蔣瓛的名字,聲音在夜風中飄蕩。這突然的呼喚打破了夜晚的寧靜,也打斷了蔣瓛的思緒,讓他立刻回過神來。
”陛下,微臣在這里?!?
蔣瓛趕緊躬下身子,畢恭畢敬地回應道。他的聲音很輕,生怕驚擾了皇帝的思緒,同時也表現(xiàn)出十足的敬意,仿佛在對待一件極其珍貴的事物。
”你說,標兒他在天上能不能看見咱的大孫子呢?他知不知道咱大孫子現(xiàn)在這么有出息了?”
朱元璋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這個問題他問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每次都會帶著同樣的思念。
”陛下您這是說的什么話,太子殿下既然是在天上,那看得肯定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要遠得多要清楚得多,他這不是天天都在天上看著小殿下成長嗎?一定欣慰得很?!?
蔣瓛笑著安慰道,語氣十分恭敬。
他試圖讓皇帝的心情好一些,同時也表達自己對太子的懷念,這種懷念是發(fā)自內心的。
朱元璋聽了這話也不由得笑了起來,連連點頭說道:“說得對,說得很有道理,標兒他每天都在天上看著,視野確實比咱要開闊得多,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唉這小子倒是比咱精明啊,早早地就到天上縱覽全局去了,還不用再批閱這些煩人的奏章了,他指定是覺得批閱奏章太累人,索性就把這些麻煩事都丟給咱這個老頭子來處理了。”
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但眼神卻流露出一絲落寞,顯然是在強顏歡笑,掩飾內心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