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
“對。”
曲元明身體微微前傾。
“清淤工程只是解決了沿溪河的問題,但全鄉(xiāng)的貧困問題,才是壓在我們肩上最重的擔子。我想趁熱打鐵,啟動全鄉(xiāng)的扶貧項目?!?
他頓了頓。
“我來沿溪鄉(xiāng)時間短,對各村的情況只是紙上談兵。而你,錢鄉(xiāng)長,在這里工作了十幾年。我想以村為單位,制定一村一策的精準扶貧計劃,徹底挖掉窮根。這件事,沒有你的幫助,我寸步難行?!?
辦公室里一片寂靜。
錢坤呆呆地看著曲元明。
“曲鄉(xiāng)長!你等我!”
說完,他轉(zhuǎn)身就往外跑,留下曲元明一臉愕然。
不到五分鐘,錢坤又跑了回來。
“曲鄉(xiāng)長,都在這里了!”
他將三個本子放在曲元明的辦公桌上。
“這……這是?”
錢坤翻開了第一本。
“這是我這十幾年,走訪全鄉(xiāng)三十七個行政村,一百二十一個自然村,整理出的全部資料。哪個村有幾戶貧困戶,致貧原因是什么,村里有什么資源,有什么困難,全在這里面!”
曲元明翻開本子。
除了文字,甚至還有手繪的簡易地圖,以及用紅藍黑三色筆標注出的各種符號。
錢坤介紹起來。
“曲鄉(xiāng)長,您看,咱們鄉(xiāng)的貧困村,主要可以分三類?!?
“第一類,是像石頭村、干溝村這樣的。這些村子人多地少,而且全是山地、坡地,土壤貧瘠,保不住水。村民們種點玉米土豆,只夠糊口,根本賣不上價錢。想發(fā)展經(jīng)濟作物,沒那個自然條件。”
曲元明點點頭。
石頭多?那是不是可以發(fā)展石材加工?或者利用獨特的山地景觀,搞旅游?
“第二類,是像河口村、下灣村這樣沿河的村子?!?
錢坤的手指劃過地圖上的沿溪河下游。
“這些年河道淤塞,一到雨季就發(fā)大水。田被淹,房被沖,村民們辛辛苦苦一年,一場大水就回到解放前。咱們這次清淤,算是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但被洪水破壞多年的土地,想要恢復地力,還需要時間?!?
曲元明若有所思。
清淤的淤泥是優(yōu)質(zhì)有機肥,能不能就近支援這些村子改良土壤?
這不就是現(xiàn)成的資源嗎?
“第三類,也是最難的一類。”
“就是遠山村、馬鞍山村這些深山里的村子?!?
“路不通,是最大的問題。從鄉(xiāng)里開車過去,到山腳就沒路了,剩下的十幾里山路全靠兩條腿。村里的年輕人幾乎都跑光了,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殘。他們守著山里的好東西,比如野生的藥材、菌子、上好的木材,可就是運不出去!外面的東西也運不進去,娶個媳婦都難!”
錢坤嘆了口氣。
“我去年去遠山村,村里最年輕的勞動力,是一個六十二歲的老大爺。他跟我說,他們不是懶,是真的沒辦法。他們感覺自己被這個時代給忘了?!?
“被時代忘了……”
曲元明重復著這句話。
“錢鄉(xiāng)長,不會了。從今天起,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村子,任何一個人,被時代落下?!?
錢坤重重地點了點頭,眼眶微微有些發(fā)紅。
曲元明的手指,在地圖上那幾個被圈起來的深山村落上敲了敲。
“那就先啃最硬的骨頭!錢鄉(xiāng)長,我們的第一仗,就從遠山村、馬鞍山村開始打!”
“好!”
錢坤一拍桌子。
“曲鄉(xiāng)長,您要是真能把路給他們修通,那就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他們最窮,也最苦,可心氣兒還沒斷。只要路通了,山里的藥材、山貨能運出來,孩子們上學能方便點,老人們看病能及時點……他們就有盼頭了!我替他們謝謝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