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相對整潔,仿佛被人為清理過。幾個完好的板條箱被整齊地堆疊在一起,組成了一個臨時的掩體或工作臺。工作臺旁邊,散落著一些工具,以及幾個被拆解開的、型號古老的守護者機器人殘骸。這些殘骸的破損處光滑整齊,像是被專業(yè)工具拆卸,而非暴力破壞。
更重要的是,星種的能量感應器捕捉到從那片區(qū)域傳來的、極其微弱但穩(wěn)定的能量源信號。不是反應堆的能量,也不是生物質的韻律,更像是某種獨立電源或備用電池。
有人在這里活動過。而且,時間可能并不久遠,因為那些被清理出的區(qū)域,灰塵堆積程度遠低于周圍。
星種立刻進入最高警戒狀態(tài),將自己隱藏在檢修平臺的陰影中,降低所有能量輸出,只維持最低限度的感知和計算。它的視覺傳感器放大焦距,仔細掃描著下方那片被清理出的區(qū)域。
工作臺上擺放著一些零件,其中幾個似乎是經過改裝的能量武器組件。墻壁上,用某種深色的顏料刻畫著一些簡單的符號和箭頭,指向倉庫的幾個不同方向。這些符號并非聯(lián)盟標準標識,也非星種數(shù)據(jù)庫中的任何已知語,更像是一種臨時約定的、簡陋的標記。
是幸存者?theta的成員?還是……那個“第三方”的人?
星種耐心地等待著,掃描著每一個角落,分析著空氣中最細微的震動和能量波動。十分鐘,二十分鐘……倉庫內一片死寂,只有偶爾從遠處傳來的、金屬冷卻收縮的吱嘎聲。
確認暫時沒有active(活躍)威脅后,星種決定行動。它沒有直接從檢修平臺下去,那里太暴露。它找到一段從平臺垂落、但依然牢固的粗大線纜,利用工具臂抓住,悄無聲息地滑落至倉庫底部,落在一個傾倒的貨架后方。
它開始在地面的雜物中小心移動,利用廢墟作為掩護,逐步靠近中央?yún)^(qū)域。它的目標明確:那些可能有用的零件,以及那個穩(wěn)定的能量源。
隨著距離拉近,它看得更清楚了。工作臺上的武器組件確實是基于守護者機器人的臂載等離子切割器改造的,但進行了簡化,以適應更低的能量輸入和更便攜的使用。工藝粗糙,但思路實用。墻壁上的標記似乎指示著逃生路線、物資點和危險區(qū)域。其中一個特別醒目的、圓圈內帶著叉號的標記,指向倉庫深處一個被陰影籠罩的角落。
星種的注意力首先被那幾個堆疊的板條箱吸引。箱體上有聯(lián)盟的徽標和部件編號。它用工具臂撬開其中一個,里面是整齊排列的、封裝完好的高能量電池單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