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考評恐失公允,難以服眾。”
議事廳里安靜了一瞬。
負(fù)責(zé)初核的河南道御史干咳一聲,道:“陸大人,考評需綜合考量,或許趙通判平日另有不足。
錢同志嘛,地方安定亦是政績?!?
陸丞看著他,目光平靜:“是嗎?
那請問王御史,趙文華平日有何不足?
錢友亮所治之地,當(dāng)真安定?
據(jù)本院所知其轄內(nèi)鹽場灶戶,上月還有小規(guī)模騷動,被強行壓下而已?!?
那王御史臉色漲紅支吾難。
誰都看得出,陸丞是有備而來。
最終在陸丞的堅持下,趙文華的考評被改為上等,錢友亮的則被打回重議。
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的日子里,陸丞利用京察的機會。
不斷對江南官員的考評提出異議,力保那些在改革中出過力的官員,打壓馮敬安插的親信。
都察院里暗流涌動。
有人佩服陸丞的剛直,也有人覺得他手伸得太長,礙于他太子少保地銜和圣眷,敢怒不敢。
這日散值回府,周武迎上來,低聲道:“大人,江南來信。
馮敬到任后,撤換了漕運和市舶司的幾個關(guān)鍵官員,換上了他自己的人。
之前大人制定的幾條新規(guī),也被以需因地制宜為由,暫緩施行?!?
陸丞腳步一頓,沒說話徑直走進(jìn)書房。
沈師爺跟進(jìn)來嘆道:“果然如此。
馮敬這是要全面否定東翁您的政績啊?!?
“他還沒那個膽子。”陸丞冷冷道,“不過是做給后面的人看,表示江南在他手里,會安穩(wěn)下來?!?
他鋪開紙筆,開始寫信。
不是寫給馮敬,而是寫給他留在江南的幾個心腹,以及像趙文華那樣的官員。
信中無一字提及朝局,只是詢問地方民情,探討漕運鹽政的技術(shù)細(xì)節(jié),鼓勵他們恪盡職守。
他知道這些信可能被截查,但有些話必須傳遞出去。
幾天后,皇帝突然在朝會上問起江南漕運改革后續(xù)。
馮敬的謝恩折子里只報平安,卻對具體政務(wù)語焉不詳。
戶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漕運關(guān)乎天庾正供,陸少保在江南時,曾銳意革新,雖見效快,然恐根基不穩(wěn)。
馮敬老成持重徐圖之,亦是穩(wěn)妥之道?!?
不少官員附和。
皇帝目光掃向陸丞:“陸愛卿,你以為如何?”
陸丞出班躬身道:“回陛下,臣以為革新如治病,藥力既,便需持續(xù),否則病根難除易復(fù)發(fā)。
漕運新規(guī)乃為杜絕中飽、提高效率,并非急功近利之舉。
若因人事更迭便輕易更改,恐令胥吏無所適從,商民疑慮反生弊端。
至于是否穩(wěn)妥,當(dāng)以漕糧是否按時足額北運、損耗是否降低為據(jù),而非以是否更張為準(zhǔn)?!?
他句句不提馮敬,卻句句針對馮敬求穩(wěn)的借口。
皇帝沉吟片刻,未置可否,只道:“朕知道了。
漕運之事關(guān)乎重大,爾等皆需用心?!?
退朝后,幾個官員圍住陸丞,或真心請教,或試探口風(fēng)。
陸丞只淡然應(yīng)對,不多一詞。
他感覺到,一道無形的墻,正在他周圍筑起。京城的水,比江南更深更渾。
回到都察院他發(fā)現(xiàn)案頭多了一封匿名信。
打開一看,只有一行字:“馮敬的密旨京察后,將清查江南冗員,首當(dāng)其沖者趙文華等?!?
陸丞將信紙攥緊,指節(jié)發(fā)白。
馮敬不僅要停止改革,還要清洗他留下的人。
而這道密旨是真是假?
來自皇帝還是別的什么人?
他走到窗邊,看著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周武?!彼麊镜?。
“末將在。”
“讓我們在江南的人,都警醒些。
暫時蟄伏,保護(hù)好自己。”
“是?!?
陸丞望著南方。
江南的棋局并未結(jié)束,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在這更廣闊的棋盤上繼續(xù)對弈。
.b